促进和谐 维护稳定——记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童光荣

作者 :谢先斌 来源 :西双版纳新闻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5-05-19

    59周岁的童光荣,是景洪市司法局勐罕司法所所长、勐罕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200512月,50岁的童光荣从景洪市勐罕镇纪委书记、党政办主任的岗位调任景洪市司法局勐罕司法所司法助理员,2009年任司法所所长。近十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勐罕镇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把国家法律和自己对人民的一片真情送到群众的心中,为勐罕镇的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110月,被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司法厅授予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48月,被评为“西双版纳州模范人民调解员”。     
公平调解促和谐
    童光荣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对司法调解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对老百姓的满腔热情,始终坚守在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无论白天黑夜、风里雨里,还是烈日当空,哪里有纠纷,他就赶赴哪里进行调解,勐罕镇的村村寨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近十年的司法调解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着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晓之于法、明之于理、动之于情的工作方法,使许多矛盾迎刃而解。
    2014
216日傍晚,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的外来务工人员万某骑一辆无牌摩托车带着儿子和母亲,由勐罕镇驶往勐仑镇方向,当车行驶到景仑K41+700M处时,与对向驶来罗某驾驶的小型轿车发生正面相撞,造成万某和其儿子受伤、其母亲当场死亡的交通事故。经过交警部门认定,事故主要责任者是勐罕镇某村村民罗某。事故发生后,罗某与万某曾几次私下对赔偿金问题进行协商,但一直未能达成共识。同年1014日,万某与家人到勐罕镇调解委员会反映情况,并邀请童光荣出面帮忙解决。童光荣面对着这起重大交通事故,知道这不会是一件容易调解好的案件,在听了一方当事人万某反映的情况后,立即电话联系肇事者罗某到调委会配合调解。通过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意见后,童光荣认为这起案件难以协商的主要原因是受害方万某坚持要25万元的赔偿金,而罗某只愿意支付15万元赔偿金。双方当事人各持己见,毫不退让,使事态处于僵持状态,导致调解工作很棘手。童光荣经过认真思考后,分别对双方当事人及家属做思想工作,并用身边典型案例、法律法规及政策等对他们进行宣讲。经过连续三次的调解,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由肇事者罗某给付死亡赔偿金13.6万元,给付万某及儿子医疗费4.4万元,才使这场僵持已久的交通事故纠纷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同年6714时许,勐罕镇曼么村委会曼么大寨村民小组80余名村民冲进与曼景村委会曼纳庄村民小组相邻的一块香蕉地里,砍倒香蕉700余棵。事件发生后,童光荣接到村干部电话,立即带领调解会成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置。通过采取果断措施,稳定村民的情绪,防止事态扩大化。童光荣一边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一边向村干部、村组调解员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
   
原来,曼么大寨村民小组有一块约100亩的土地位于曼纳庄村民小组田地之间,19944月该小组因架设电路经费不足,就用该宗土地抵押给农场供电所使用20年,并签有合同。201445日该合同期满,农场供电所将该宗土地退还给曼么大寨村民小组。由于合同期间,供电所将该地租给曼纳庄村民小组,曼纳庄村民小组在2012630日又将该地转租给广东的宋老板,至2014630日止。转租时间已超出第一合同时间3个月。曼么大寨村民小组在去年4月初已向农场供电所及宋老板告知尽快在45日前处理好该宗土地上的附作物。宋老板接到通知后立即从广东赶回来处理此事,与曼么大寨村民小组干部多次协商,延租至去年930日把香蕉收完,村干部也同意继续出租,但要租金15万元,宋老板只出10.4万元。因双方意见不统一,未达成协议,引发了香蕉被砍事件。
   
童光荣将了解的情况向镇党委进行了报告,镇党委、政府当即成立工作组,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分析和判断。这起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源在于曼纳庄村民小组,合同转包过程中承包年限超出第一合同年限而导致矛盾激化。
   
找准问题根源后,工作组立即赶回曼景村委会召集曼纳庄村民小组干部和宋老板商讨解决的途径。工作组刚刚离开,曼么大赛村民小组的村民情绪激动,扬言要将所有香蕉都砍掉。在紧急关头,工作组果断采取措施,一路是做群众思想工作,稳定事态;一路是对曼纳庄村干部、香蕉老板施加压力,提出解决的办法,并建议付给曼么村民小组承包费及损失费20万元。
   
通过多方努力,双方都同意接受这个建议。工作组趁事态有转机,立即找曼么大寨村干部协商,村干部思想做通后,即刻赶到现场与群众进行交谈,表明工作组的立场,采取轮番战术开导教育,这才使村民配合工作组,同意工作组提出的建议,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
   
5年来,经童光荣参与调解的纠纷达500余起,成功率在98%以上,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6000人(次),代写法律文书300余件,促进了全镇社会和谐稳定。
真情关怀保稳定
    自接收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以来,童光荣认真抓好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化管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实施类别化等规范监督管理,特别是对这类弱势群体人员的态度如同亲属一般,在严厉的管教同时给予温暖的关怀,他用最亲切、最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来教育人、感染人,让情绪低落的人员重新振作起来面对生活,让法律意识薄弱、无悔改意识的人员从中受教育和启发,切实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帮助家住农村的人员落实好责任田,让他们有地耕种,对个别没有责任田的建议到安置帮教基地或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协调寻找出路,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教。
   
刑释解教人员岩某回归社会以后,属“三无”人员。针对岩某的实际困难,童光荣深入到其家中进行调查了解,及时向政府领导汇报,建议将岩某户口从红塔水泥厂迁入农村,以享受农村惠民政策。他通过多方联系,为岩某争取临时住房救助资金2500元、安居工程扶贫资金1万元,并组织村民帮助岩某建盖房屋,解决了住房问题。
   
几年来,童光荣为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落实低保6人,解决安居工程2户,让他们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工作困难全家上
    在童光荣脑海里时常浮出“职责”二字,职责给了他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劲,职责给了他一种“忘我”工作的韧劲。但面对家庭的困难,童光荣总是把伤痛深深埋在心底。
   
童光荣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不幸的是,可爱的女儿在2005年患上了严重皮肤病,恩爱的妻子在2008年患上与女儿同样的疾病,于次年因病内退。
    2007
年基层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工作任务翻了一倍,可是人员编制不增,仍然是“一个人一所”。在肩负着繁重的工作中,他把办公室当作自己家一样,把妻子、女儿都发动起来,分配任务,女儿帮忙打字,将文字材料输入电脑;妻子帮做台账,有时自己外出调解工作,帮守电话、守办公室。
   
十年如一日,童光荣就是这样挺着过来的。他无怨无悔,爱岗敬业,始终如一。正是这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那质朴的事业心,给了他冲劲和韧劲,让他在各种复杂困难面前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用辛勤的汗水和足迹书写着一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不平凡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