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解心结,筑牢边疆和谐基调——勐腊县“个人调解室”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

来源 :勐腊县司法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8-26

勐腊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这里活跃着一群扎根泥土、心系群众的调解员

他们依托个人调解室

如同星火般散布在各个村寨

充分发挥

来自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天然优势

将大量矛盾纠纷

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田间地头

成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推动基层善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这些个人调解室

已然成为边疆基层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法理情”解千结车竹辉调解室


在勐腊县勐仑镇,提起车竹辉的名字,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位勐仑司法所所长、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是位有着丰富调解经验的老党员、老调解。荣获云南省调解能手等多项荣誉的他,早已将自己的调解室打造成了群众信赖的说理地暖心站

车竹辉坚信调解工作,预防重于化解,他牵头编织起覆盖镇、村、组的三级人民调解网络体系,让调解的触角深入到最基层的毛细血管。通过经常性排查+集中排查相结合的机制,特别是重大节假日的加密排查,实现了对矛盾隐患的抓早、抓小、抓苗头。从家长里短的邻里纠纷到涉及群体的利益诉求,从看似不起眼的小额争议到金额重大的劳资矛盾,他都亲力亲为,凭借专业的法律素养和为民的赤诚之心逐一破解。自20226月以来,他个人化解纠纷107起,进行日常口头调解63起,协助多部门化解纠纷183件,代写诉状25件,接待法律咨询786件。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生动诠释。典型案例彰显力量,20255月,他成功调解一起涉及55名农民工、总额74万余元的重大劳资纠纷,并为剩余21名农民工明确了30余万工资的支付保障,让农民工兄弟们吃下了定心丸

他的调解秘诀在于法理情交融,既用法律法规厘清责任边界,更用熟悉的乡音乡情拉近距离,通过情理法结合,让当事人在明辨是非中感受到尊重与理解。车竹辉调解室,正是他以初心与担当守护一方和谐的坚实见证。

傣乡河畔的“和谐使者”岩书调解室


在勐腊县勐满镇曼烈村,傣族党员岩书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位连任三十余年的老村长,心中装着乡亲们的和谐安宁。他主动让出自家土地,建起了独具特色的傣乡枫桥调解室岩书调解室,锚定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激化的目标,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着边境村寨的和谐之花。

2024年,岩书积极调解村小组村民土地征用事宜。曼烈村民小组有十二户村民的16亩土地,因中老铁路勐满口岸沿边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需要被征用,但村民都不愿让出土地,争议较大。调解员岩书及时组织这十几户当事人进行协商,却未能达成一致,甚至许多村民开始回避他。由于此事涉及的户数和人数较多,岩书与村小组干部一同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经过坚持不懈的协商和调解,这十二户村民最终同意了土地征用事宜,保障了中老铁路勐满口岸沿边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的顺利推进。

让法律走进日常生活是岩书不懈的追求。他通过村组广播、微信群、新媒体平台等载体,开展精准普法宣传百余场。在中老国际老庚大赶摆等民俗活动中,他结合身边鲜活案例解读法律,让村民们在赶集中学法律,在生活中用法律。如今,曼烈村村民法治意识显著增强,主动学法用法蔚然成风,矛盾纠纷自然减少。这位老党员、老村长,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执着奉献,终将汇聚成维护边疆和谐、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让法治春风持续滋养傣乡大地,岩书调解室成为傣乡枫桥最生动的注脚。

青春担当架起 “民心桥”松周调解室


1986年出生的勐腊县勐仑镇大卡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松周,代表着扎根基层的青春力量。他以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将调解工作融入服务村民的点滴之中,用心搭建起化解矛盾的连心桥

松周善于敏锐捕捉矛盾萌芽。2022年,得知某公司拖欠胶农数笔胶款可能引发群体事件后,他第一时间主动介入,深入了解欠款根源,积极沟通协调双方诉求,最终成功追回拖欠的100余万元胶款,及时平息了胶农的激动情绪,有效防止了矛盾升级,切实守护了群众的钱袋子。他的调解既讲原则,也重人情。20254月,在处理一起因烧地不慎损毁邻居15亩橡胶林、索赔8万余元的纠纷时,他既理解受损方的诉求,也体谅责任方的经济状况。通过耐心、细心、严谨地多次组织协商,最终促成了分期支付赔偿款的方案,既化解了邻里矛盾,又兼顾了双方实际困难。

无论是涉及百万资金的集体维权,还是数万元的邻里赔偿,亦或是日常琐碎的摩擦,松周都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他以一名年轻党员的担当,向下扎根泥土,向上努力生长,用心倾听诉求,用智慧化解干戈,真正实现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在带领村民谋求发展的征程上,松周用一次次成功的调解,既维护了公平正义,也温暖了民心,用一腔热忱守护着乡村和谐。

乡音化雨“调”民意岩务叫调解室


在勐腊县关累镇勐远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岩务叫是群众心中的矛盾化解器。这位1983年出生的中共党员,扎根基层二十余年,凭借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和对调解事业的热忱,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50余起,先后荣获云南省调解能手”“西双版纳州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调解无小事,矛盾早化解的工作理念。

面对复杂纠纷,岩务叫始终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动人20208月,纳卡村一名土地租户私拉的电线在暴雨后被吹断,垂落在河边。村里一位老人到河边捕鱼时,误触电线,不幸触电身亡。噩耗传来,老人家属悲痛不已,租户也因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手足无措,双方关系陷入紧张。岩务叫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安抚家属,同时联系租户沟通赔偿事宜。为化解纠纷,岩务叫组织双方以及纳卡村干部坐在一起共同协商。他采用面对面调解法,先安抚家属情绪,再引导双方角色互换,让彼此体会失去亲人的伤痛与意外发生的愧疚。待双方情绪平复后,他主持磋商赔偿金额,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四十六万元的赔偿共识,这场意外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多年来,他处理的纠纷涉及邻里矛盾、土地争议、意外赔偿等多个方面,无论大小都认真对待。他常说小矛盾不解决必酿大患,正是这种对工作的敬畏之心,让他在矛盾萌芽阶段积极主动介入,把问题解决在村、化解在基层。从意外事件的紧急处置到日常纠纷的耐心调解,岩务叫用二十余年的坚守证明,基层调解员的真心、耐心与专业,是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他将继续带着这份热忱,在学法强能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勐远村的和谐安宁贡献更多力量。


车竹辉、岩书、松周、岩务叫……

只是众多优秀基层调解员的缩影

他们的个人调解室

不仅是化解矛盾的阵地、连接群众的桥梁

更是法治深入基层的窗口、民族团结和谐的纽带

这些扎根边疆、默默奉献的调解员们,用智慧和汗水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深情,编织着一张覆盖城乡的和谐之网,为勐腊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根基。他们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忠实践行者,是边疆安宁的忠诚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