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把铁锹破除“粪”围感:格朗和乡基层治理有妙方
来源 :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8-06
格朗和乡苏湖村石头寨,曾因邻里积怨,出现猪舍粪污直排公路的情况,路过的村民总得踮着脚小心翼翼,却还是避免不了裤脚沾染上污渍。大家伙心里憋着意见,可念及邻里情分,谁也不愿把话说破,矛盾就像这弥漫的臭味,悄悄在村里蔓延。
线索传出后,格朗和乡迅速行动,协调乡、村组干部及村内党员代表组成调解团队进村。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没有急于上门说教,而是先在当事人家猪圈旁蹲守观察了半天。“阿哥,您这猪养得真壮实,就是粪水这么排了实在可惜。”调解员的第一句话便让紧绷的气氛松弛下来,顺势和对方拉起了家常,仔细了解了家中难题与邻里症结,又耐心讲解了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以及粪水乱排对村容和邻里关系的影响。见对方面露难色,调解员主动提议:“我们帮您修排污沟,把粪水引到地里, 既解决污染问题,又能当作肥料。邻居那边的事,我们也一并协调,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您看行吗?”这番话像一剂良药,让对方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连连点头同意。说干就干,调解团队当即找来工具,挥锹掏沟、埋管,短短几小时,一条长约5米的暗沟便疏通完成,粪水有了合适的去处。如今再到石头寨,“粪”围感已被打破,洁净的环境让人舒心,邻居们走路不必再踮脚,空气中的异味也已消散。这场调解,仅凭一把铁锹、一段水管,不仅排走了看得见的粪污,更疏通了看不见的民心堵点。
“治理之道,在于安民。”矛盾纠纷化解,从来都是基层治理的“牛鼻子”工程。在格朗和乡,矛盾纠纷化解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关键抓手,是撬动乡村和谐的支点。
近年来,乡党委全面建强“党员干部+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的多元调解队伍,在各村设立调解室,把矛盾化解的阵地直接扎在群众家门口,将普法宣传作为预防矛盾的前置环节,通过大街小巷普法、田间地头讲法,全面增强群众法治意识,让法条变“生活指南”。同时,聚焦土地流转、邻里纠纷、婚姻矛盾等高频问题,推行“收集—分类—调处—反馈”闭环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党员干部带头沉下身子上门走访,把民情日记写满村民的急难愁盼,调解队伍不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遇到复杂纠纷,联动派出所、司法所、农业、林业等部门现场会诊,合力破解难题。这种“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智慧,正是格朗和乡化解矛盾纠纷的妙方所在。
去年以来,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矛盾纠纷化解率与群众满意度均达到100%,如今的格朗和乡,矛盾纠纷少了,邻里笑声多了,推诿扯皮没了,干事劲头足了,乡村和谐安宁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