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邻里“地界”起纠纷,联动出手巧化解
来源 :景洪市司法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7-02
景哈乡严格落实关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积极整合各类调解资源,着力破解基层治理中力量分散的难题,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协同联动,始终坚持“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工作模式,确保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数字赋能,精准响应诉求
曼说回龙村小组通过“平安版纳”信息系统上报纠纷详情后,景哈乡综治中心迅速进行分析研判,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分类识别并根据其性质,判定其为涉及土地权属与邻里关系的复合型纠纷,综治中心立即联动具备专业土地知识的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赶赴现场调处。从上报到响应仅3天该起纠纷就得到了化解,信息数字平台有效保障了群众诉求的快速流转和精准分派,迅速响应,就地化解,减少矛盾积压和升级。
资源整合,现场联合攻坚
面对模糊不清的田地边界,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携带专业GPS设备,在争议田埂和水道进行精确测绘定位。生成的电子地图与坐标数据,将双方长期的口头争执转化为清晰、客观的地形依据,为调解奠定了坚实基础。调解员在技术确权的同时,更注重化解心结,深入理解双方对土地的情感与实际需求,引导其从“寸土必争”转向寻求合作共赢的利益平衡点。“都是乡里乡亲,田挨着田,水道通了大家栽的水稻才能长得好”的劝解,让村民深受触动。
同时,调解员“化身”法治干部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相关条款,明确权利义务,农技专家则结合测绘结果和生产实际,提出优化水道、利于双方灌溉的实用方案。多部门协同发力,一次上门即完成了事实认定、法治宣传和方案优化的全流程服务,避免了群众在多部门间反复奔波。
田埂握手,协议终落定
基于权威的GPS测绘数据和调解员入情入理的疏导,双方多年积怨逐渐消解。最终,在田埂边达成共识:以GPS定位点为准,双方各让一步,清晰划定物理界限,共同维护优化后的公共水道。困扰两家的“心病”得以根除,此后未再发生因水道界限引发的争执。乡级综治中心作为枢纽,“一站式”集成响应、精准派单、联合处置,将“最多跑一地”的理念切实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最多跑一地”跑出治理效能
曼说回龙村的该起土地纠纷成功化解,是景哈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最多跑一地”改革的生动实践。高效化解基层矛盾,“平安版纳”信息系统是关键支撑,有效打通信息壁垒,实现诉求精准直达、快速响应。科学明晰的工作任务清单为跨部门协作提供了行动指南,确保衔接顺畅、解纷力量及时下沉一线。
下一步,持续深化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工作模式,需要更坚定地推动解纷力量下沉,让“有矛盾纠纷就找综治中心”成为共识,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