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幸福桥”——他是佤山百姓的贴心人

来源 :云南高院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4-06-19

阿佤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巨龙竹的原产地和主要分布地。像巨龙竹扎根阿佤山一样,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鲍卫忠扎根在边疆民族群众之中,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拳拳爱民心紧紧贴近人民。

图为2018830日,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在鲍卫忠(右一)带领下,开展执行工作专项宣传活动。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供图

沧源县群山延绵,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是法官们的工作常态。鲍卫忠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下乡到群众家,他会参与火塘边的聚会,让普法宣讲融入这永不熄灭的火塘,用地道的乡音、亲切的问候、耐心的劝解,将专业的法言法语变成握手言和的欢声笑语。他始终把百姓需求放在心尖上,他的妻子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来了电话一定接,看到信息一定回,当事人随时可以找到他。他的办公柜子上贴满了便利贴,其中一张醒目地写着司法救助,急!那是他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绿色通道。他先后为61位特困执行人申请到90.97万元司法救助,每一分钱都带着法治的温度、执行的柔情。

鲍卫忠经常说: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子,更是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有一起发生在傣族村民小组和佤族村民艾嘎之间长达8年的土地纠纷,被执行人艾嘎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案件的执行一波三折。鲍卫忠第一次去艾嘎家就吃了闭门羹,第二次,艾嘎更是喊来了10多个佤族亲朋好友,把鲍卫忠一行团团围住。危急关头,鲍卫忠毫不畏惧地冲到艾嘎面前,用佤语怒吼道:难道你忘了我们佤族世代相传的族训吗?各族人民一家亲,九老九代不丢伴!请大家相信法院,这个案子我们一定会公平公正地处理!人群渐渐散去,可鲍卫忠还是连艾嘎家门都没能进去。第三次是佤族新年——新米节,鲍卫忠一早就带着自酿水酒、一袋新米和一束稻穗叩响了艾嘎家的大门,一见艾嘎便含笑喊道:兄弟,我们来跟你过年了,祝你年年大丰收!边说边按照佤族的过年风俗把金黄的稻穗挂到了门上,把新米拿到了厨房,接着和艾嘎拉起了家常。鲍卫忠的真心实意打动了艾嘎,艾嘎紧锁的眉头渐渐松开,这起长达8年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鲍卫忠就是用这种人心换人心的方式,弥合了一道道纠纷产生的裂痕,架起了一座座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更多内容详见: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文章《坚守为民初心的佤山法治老黄牛”——追记时代楷模鲍卫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