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榜样,礼赞楷模!评长篇报告文学《阿佤法官鲍卫忠》

来源 :云南政法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3-12-20

近日

《云南日报》刊登文章

评长篇报告文学《阿佤法官鲍卫忠》

其中提到

《阿佤法官鲍卫忠》一书

为读者奉献了

新的时代楷模形象——佤族法官鲍卫忠

是致敬榜样、礼赞楷模的优秀作品

时代需要楷模

人民需要榜样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

致敬榜样 礼赞楷模

——评长篇报告文学《阿佤法官鲍卫忠》


云南民族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新书《阿佤法官鲍卫忠》,为读者奉献了一个新的时代楷模形象——佤族法官鲍卫忠。这部由作家黄晓萍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全景式地呈现了这位入选“2022年度法治人物”的佤族法官的多彩人生和他对社会的奉献。

鲍卫忠生前是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一级法官。他也是无数个为边疆建设牺牲奉献的民族干部的代表,扎根边疆基层法院工作24年,始终奋斗在执法办案、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他身上有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和职业精神,把自己的人生贡献给了边疆法治建设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一生。

选择这样的一个先进人物作为书写对象,对一部报告文学来说,已经奠定了很好的写作基础。“2022年度法治人物颁奖词”有两句话,高度概括了这位法官短暂而精彩的人生之路:“45岁人生,24年为民司法”。他生前从事的是“用正义托举至高无上的天平”这样一项崇高的工作,他留给世界的是无限的追思与怀念。这样一个有着牺牲奉献精神的楷模型人物,已经使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具备了写作上的优势,主题表达也有了基本走向。但是,同时也为写作设置了难度,如何才能从事迹中提炼出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从而让读者领略到其精神风采?

作家黄晓萍在报告文学写作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她的前期采访工作扎实、细致,并不顾年事已高,几次深入佤山搜集材料。通过对鲍卫忠的家人、同事 、朋友还有案件当事人的采访,掌握了大量生动细致的写作资料,为全书的写作做好了充分准备。从书中的一些叙述中,可以感受到这位作家对待写作的认真态度、采访的深入以及从人物事迹中展开的思考。最终使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部报告文学,体现了云南元素与时代性的有机结合。作品的结构一共分为12章,全方位地勾画了主人公的成长及人生经历。随着作家的引导,读者对这个人物的了解逐步深入。而人物成长背后隐伏的多重云南元素,也是理解这部作品的重要路径。

首先是作为环境因素出现的佤山文化,为这部作品增加了独特的风格特色。它是人物生活、成长的背景,也是云南特色的具体体现。书中对佤族文化、人文地理有比较全面的描写,为人物的行动做了文化的铺垫。比如其中的“江三木洛”“葫芦的传奇”“牛王镖手”“木鼓声声”这些章节中,佤族文化得到了深入细致的表现,使全书弥漫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边疆省份,它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一起创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南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奋斗,创造了美丽和谐的边疆文化。佤族是云南民族中的“直过”民族之一,这意味着这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和矛盾冲突。作家把人物的成长置于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一是突出了人物身份的特殊性,同时也强调了他的工作中将会面临的困难和曲折。比如法治观念的普及在佤山就比内地困难得多,佤族百姓沿袭的是民族的习惯法,他们在走进现代法治体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习俗和思想上的冲突。主人公鲍卫忠在工作中,就遇到了很多这样的难题。有时候他就得利用民族情感来开展工作,化解矛盾。这是现实中不可回避的现象,是民族性和现代性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而这些因素和现象,正好是文学写作中可以发力的地方,它所蕴含的意义是非常丰富和深刻的。书中已经呈现了很多现象,但在思辨和开掘上略有不足。

其次是作为主人公的鲍卫忠身上有着多重身份,作家通过生动的描写,逐一展现出来。这些身份对认识这个人物的事迹,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区别于其他人物的特点。第一是他的佤族身份,第二是他的法官身份。这个人物的事迹对一个民族的进步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一个先进人物事迹的展现,更应该将其置于一个“直过”民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发展进步这一背景下来认识其存在的意义,会有更多的收获。而且鲍卫忠还是第二代法官,他的父亲是佤族第一代法官,他们父子的身份代表着一个民族在法治道路上的发展与进步。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鲍卫忠父子两代人都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是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建设者和推动者。从他们的工作经历和牺牲奉献中,也折射了云南民族法治建设曲折与希望并存的现状。

鲍卫忠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云南民族干部在法治建设上的牺牲和奉献,他是民族地区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先进力量的代表。

报告文学虽然是以写新闻人物为主的文体,但是真实的人物也需要文学手段的描写和塑造,让新闻性和文学有机结合,才能让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感人。《阿佤法官鲍卫忠》是以人物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的作品,而一个先进人物的身上,一定会有立体、多面的因素存在,甚至会出现不同元素互相交织、互相矛盾的情况。比如高大和普通、刚正和柔情、家庭和事业等等。只有血肉丰满的人物,才是个性化的人物,才能打动读者的心。黄晓萍以女作家的细腻风格,从多种角度、不同侧面去开掘人物的内涵,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身上有着多重身份,除了是一名法官,他还是儿子、丈夫、父亲,作家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很好地开掘出了人物身上人情人性的光辉,为作品增添了艺术魅力。

书中的鲍卫忠这个人物形象,正是在一些“称职”与“不称职”的关系对比中,展示了人性的生动与丰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儿子,他是称职的。主要体现在对父亲职业和精神的继承上,一家两代法官,为了事业都做到了尽职尽责,牺牲奉献。在父亲生病时,他能在床前尽孝,和父亲一起与疾病搏斗10年,最后为父亲养老送终,完成了对孝道的践行。而作为父亲,他却又是不称职的。为了工作和事业,他很晚才生孩子,而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上学的接送、回家的陪伴上,他都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对待妻子,他也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把妻子娶进门是让妻子从“临时工”转正为“正式工”,为他承担起家务的担子。但是他对乡亲、对同事、对案件当事人,却又体现出深深的情义和责任感。所以当他去世后,年轻的同事泣不成声地说:“鲍局长是我的引路人”“鲍局长是我的兄长”。正是通过这样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通过正反两面的映衬和细节的提炼,鲍卫忠这个人物的形象逐步变得高大和丰满起来。

作家还在作品中把握和展现了鲍卫忠从青年时代到中年时期的变化。年轻时他和普通男人一样有着个人爱好,比如热爱体育运动,崇拜球星;爱好各种艺术活动,性格积极乐观,会在谈恋爱时给女朋友唱情歌,是个充满热情和理想的佤族男人。但是在做好一名称职法官的选择面前,工作又成了他生命的全部。这是一个多面而丰富的男人,所以在他去世后,才会给亲人、同事、朋友留下无尽的怀念。《阿佤法官鲍卫忠》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文学手法的加工,完成了一个生动多彩的时代楷模形象塑造。

时代需要楷模,人民需要榜样。七彩云南的大地上,英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代代相传。这是云南的骄傲、云南的光荣。《阿佤法官鲍卫忠》是云南近年来涌现出的又一部优秀之作,它通过对鲍卫忠事迹的展现,达到了致敬榜样、礼赞楷模的写作目的。希望七彩云南的大地上,成长起更多英雄模范人物,引领云南各民族人民为理想而奋斗,走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