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调解 心尖温情:架起跨越千里的维权连心桥
来源 :景洪市人民法院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9-24
近日,景洪市人民法院普文人民法庭通过微信平台,成功调解一起特殊的不当得利纠纷案。整个过程不仅跨越了从云南到江西的千里之遥,更巧妙地逾越了沟通障碍,进行了一场全程“无声”却高效温情的远程调解,最终案结事了,赢得了双方当事人的赞誉。
聋哑青年的维权困境
今年5月,远在江西的聋哑人刘某某误将8800元人民币转入了一个陌生的银行账户。
发现钱转错后,刘某某焦急万分,他尝试联系对方,却发现对方办卡时预留的电话号码已成空号。地理距离和沟通障碍仿佛一道高墙,挡住了他的维权之路。直至8月,在律师的帮助下,刘某某终于查到账户主人现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普文镇。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向普文人民法庭递交了诉状。
指尖“架起”连心桥
“钱我是收到了,但我不知道是谁转的。”
接到法庭电话时,王某表示因该银行卡还在使用,这笔钱已在日常开销中被支取,但愿意全额归还。
考虑到刘某某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聋哑人士,若要求其亲自到庭参与调解或签署文书,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行动不便。为真正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承办法官决定特事特办,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将调解工作移至线上。
“我们拉个群,用微信调解!”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的指尖在屏幕上飞舞,更在心与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他耐心地将法律条文、事实证据、调解方案转化为清晰、准确的文字,逐一展示给双方当事人。这一刻,法律的公正、司法的温情,透过冰冷的屏幕,炽热地传递开来。
两小时的“指尖”往来,最终汇成了一个圆满的结果——双方和解。王某当场将8800元转账至刘某某账户,刘某某当即通过律师向法庭提交了撤诉申请。一场跨越千里的纠纷,在“无声”中圆满化解。
司法的效率与温度,从不会因山海之远而有丝毫减损。近年来,景洪市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积极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突破传统诉讼服务模式的空间限制,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