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湄公河第一哨

作者 :莽绍标 来源 :州委组织部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7-07-05

  湄公河第一哨成立于湄公河惨案发生之后,中老缅泰四国启动联合巡逻执法以来,由云南省边防总队水上支队一大队摩托艇中队负责驻守的警务站。警务站位于中老缅1号界桩澜沧江—湄公河上游两公里处的旱泉滩,是东南亚邻国沿湄公河进入我国的第一个哨所,肩负着驻守水上国门、保障航运安全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点赞一:艰苦环境中的坚守

湄公河第一哨依山而建,周围被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所环绕,在江面遥望哨所感到大气磅礴,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哨所与外界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视,一排活动板材修建的简陋营房经常修修补补,常年近40度的高温天气烤得让人难受,生活所需全靠每周一次的船运补给,中队以班为单位,每月轮流换防1次,哨所一天24小时的执勤任务就由8人全副武装完成,平均每人每天执勤2次,工作和生活环境都非常艰苦。“早上听鸟鸣、下午看猴斗,白天望江涛、夜晚数星星,与蛇共武、和鼠同欢”就是官兵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第一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成立执勤党小组,采取干部带队、党员带头的模式开展勤务,每月组织陆地界碑巡逻、重温入党誓词等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同时,党小组利用“第一哨”天然的地理环境,通过制作宣传文化栏和文化墙、创作石刻文化和诗歌文化、美化绿化营区、开展新兵入队教育和宣誓活动等使官兵在“耳濡目染”中被熏陶,在日常点滴中培养和植入“以队为家、建功立业”的思想观念,营造拴心留人的警营文化氛围,铸就出“爱国、忠诚、奉献、奋斗”的“第一哨”精神。警务站前方有一大块普普通通的石头,上面整整齐齐镌刻着每一个在“第一哨”驻守执勤过的官兵姓名,名字上方镌刻着红火的大字“祖国不会忘记”就是历代官兵坚守和传承的不变初心。

 

点赞二:青春无悔中的奉献

“第一哨”自2012年6月15日正式挂牌启动勤务以来,从来没有一个官兵因为挺不住而临阵退缩过。外面的花花世界与这清静偏僻的旱泉滩,对亲友的思念与这孤独封闭的“第一哨”,挑战着这些95后的小伙子,他们内心深处也曾有痛苦,也曾有抱怨,但都选择了不妥协、不服输,在这种艰难困苦环境中得到了历练和成长。战士小烜以前在家从未做过饭,甚至连碗都不愿意洗,在“第一哨”不仅学会了做饭、还负责饲养照料禽畜和警犬。战士小浩以前对电脑一窍不通,在“第一哨”不仅学会了office办公软件基本操作,学会了写新闻报道,还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了中队的文书。

执勤官兵继承和发扬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养了猪、喂了鸡、种了菜,修了凉亭、建了小桥,巴掌大的地方规划建设得绿意盎然、充满生机,“开心菜园”“生态牧场”“友谊亭”“连心桥”…… ,官兵们在取名时自得其乐,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感到骄傲和自豪。一批批驻守“第一哨”的官兵,均向内务标兵、训练标兵和执勤标兵看齐,成为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忠诚卫士。

 

点赞三:国际航道中的服务

湄公河第一哨是水上支队四国联巡执法工作“六点一线”战略支撑点,主要担负湄公河出入境货物和船员查缉、水陆联合巡逻和群众救助等任务。这5年来,共累计驻防官兵1100人次,开展水上查缉勤务1930余次,查缉过往商船2000余艘次,货物超过20余万吨。与公安、海关、海事、边检联合开展“平安航道”和中缅界河整治等专项行动18次,共查获非法出入境人员38人,查获界河非法采石船只3艘11人,查获走私茅台酒、高档香烟等货物350件,有效威慑了违法犯罪,加强了湄公河中缅河段水域的管控,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中队主动融入西双版纳州大党建工作格局,在驻地党委组织下,与驻地党委、联检单位等一同成立了关累国门联合党工委,实行党建工作联创、思想工作联做、产业发展联推、口岸管控联防、服务通关联检、紧急救助联动、国门文化联育,共同维护边境安宁和谐的大好局面。“第一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邀请驻地群众参观了解警营,并通过走访地方商船、开展民兵义务军训、禁毒防爆及法制安全宣传、红色电影进村寨、学雷锋做好事、爱国卫生运动、植树、义务献血等活动,不断深化国门党建和军警地共建,赢得了关累国门联合党工委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湄公河第一哨面向滚滚奔流的江水,背靠巍峨屹立的群山,秉承着“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包容并蓄、平等互利”的湄公河精神,为服务国家周边外交和“一带一路”战略、维护湄公河航运安全作出了应有贡献,让党旗国旗在祖国边陲高高飘扬,我们要点赞湄公河第一哨!点赞云岭雄关的水上卫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