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丨勐龙边境派出所:建设“四强”党支部 我们有实招
来源 :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3-10-29
10月27日,中国移民管理报聚焦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四强”党支部10个样板单位,多角度展示他们结合实际创建“四强”党支部,打造战斗堡垒的经验做法。
其中,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勐龙边境派出所名列其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要大力弘扬烈士蔡晓东为了人民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在第十个烈士纪念日,由云南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勐龙边境派出所联合景洪市第二中学等单位成立的“晓东志愿服务队”,在蔡晓东烈士安葬地开展了一场特殊的党日活动,这是该所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一个缩影。
“勐龙”,傣语意为自由自在的地方。勐龙边境派出所驻守的中缅边境勐龙镇,边境线长78.39公里,多民族聚居,边境形势复杂,管控任务繁重。勐龙边境派出所党支部通过建强内部夯实组织基础、带好队伍凝聚发展合力、警地协作提升引领效能的抓建方式,闯出了一条“党建+边境治理”新路子。
因工作成绩突出,勐龙边境派出所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公安部、云南省公安厅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获评全国公安机关“五一”成绩突出集体、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1名民警荣立三等功,4名民警获省部级以上表彰。
建强组织
当好“压舱石”
“来到边境,乃知祖国河山之壮丽;身临界碑,才晓肩担责任之重大。”10月1日,勐龙边境派出所党支部“雨林尖刀”党小组全体党员在中缅边境 240号界碑旁开展“界碑党课”,党员代表邱李龙慷慨激昂,他说,巡边境、描界碑、上党课,为祖国庆生,这样的课堂很提气。
勐龙边境派出所党支部推行“特色化”党小组运行模式。结合“三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和职责职能,制定《党小组实体化运行实施办法》,合理划分“雨林尖刀”“傣乡盾牌”“勐龙诸葛”“边境卫士”“云上服务”5个功能型特色党小组,全面推行党小组与“三互”小组、勤务小组合并实体化运作,将党组织全面覆盖到边境一线,进一步强化了分散执勤模式下党员教育管理,夯实了组织基础。
争先创优
打造“先锋队”
“老曾哥,今天是我们拉祜族的新米节,来我家吃饭嘛!”10月5日一大早,民警曾传贤就已经接到10多个村民邀请他到家里做客的电话。深耕社区工作23年的曾传贤注重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也是个深受群众喜爱的“热心肠”,大家都喜欢叫他“老曾哥”。
近年来,勐龙边境派出所以创建“四强”党支部为契机,在注重加强宗旨教育、典型示范等基础上,建立党员积分制,发挥社区民警“老曾哥”等先进典型引领作用,在户籍窗口和警务室设立6个“党员先锋岗”,组建3支“为民服务党员先锋队”,深入距镇区需往返3小时车程的勐宋村等边远村寨开展送证上门、惠农政策普及、法律法规宣讲等活动,联合村委会开办136期“光明课堂”“新风讲坛”“农技培训班”,“手拉手”帮扶89个困难家庭,建立便民利民的“云上警务室”,被群众称赞为“家门口的派出所”。
联创共建
奏响“大合唱”
如何抓好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以党建引领争创一流业务,是勐龙边境派出所党支部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我们只有以党建融合发展,才能有效整合治边力量,全面筑牢边关红色堡垒。”在党建工作“金点子”收集会上,勐龙边境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政治教导员李云柁这番话,引起了党员民警共鸣,也形成了推进警地党建协作的思路。
2020年以来,勐龙边境派出所紧贴警务室、联防所、村委会地理位置、使命任务、工作目标相近的实际,牵头开展党组织联创共建,打造“三抵”联建强边固防共同体。
建立“六联六共”党员群众教育、边境联防联控机制,组建以驻村民警、护边员、党员为主体的“女子护村队”“警民法治宣传队”“老人劝导队”等68支群防群治队伍,打造党务、警务、村务、服务“四务合一”的“警地党群活动之家”。破获妨害国(边)境管理案件291起,抓获跨境违法犯罪人员909人,查获走私案25起136万元,辖区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分别同比下降44%、17%,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7%,全面构建起了警地党组织“班子共建、主业共抓、维稳共治、资源共享、警地共赢”的区域化合作新格局,“三抵”联建强边固防共同体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