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警察爸爸”……

来源 :打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2-11-21

“岩罕真,这些是你的什么人呀?我看他们经常来你家里。”邻居玉大娘站在自家门口,用傣语问着眼前这个瘦小的男孩。他叫岩罕真,家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曼彦寨子。

岩罕真低头想了一下,认真地回答道:“这是我的警察爸爸,这是妈妈,这个是弟弟。”

这一幕,让正打算带岩罕真出去摘草莓的民警朱坤和李晓叶瞬间湿了眼眶,因为他们从来没想到,原来在这个被自己资助了4年的孩子心里,他们竟是爸爸妈妈一般的存在。

朱坤是云南打洛边检站的一名民警,妻子李晓叶是勐海县人民法院的一名法警。早在2019年,李晓叶还任打洛镇党政办主任时,她了解到社区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很多,为了帮助驻地的困难留守儿童,她和丈夫朱坤就牵头在打洛镇组建了一个爱心妈妈微信群。

一次,朱坤和李晓叶下乡走访,接触到了岩罕真这个傣族小男孩。“去岩罕真家之前,我们从村干部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他两岁父母离异,自幼是由外公外婆艰难地抚养长大,前几年外婆因病双目失明,现在全家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70多岁的外公身上。”朱坤回忆起初次见到岩罕真的情形,破旧篷布搭建起的房屋顶,家中除了两张破破烂烂的旧木床,唯一值钱的,只有窗户旁那台很小的黑白电视机。

当时岩罕真穿着一件脏脏的T恤,怯生生地叫了声:“叔叔阿姨,你们好。”看到眼前这个四年级的小男孩,因为长期营养不良,个头还像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作为同样也养了儿子的父母,这一幕深深触痛了朱坤和李晓叶的心。回到家,夫妻俩做了一个决定——力所能及去帮助岩罕真,给予他爱和温暖。就这样,他们开始了资助之路。

4年来,每个月月初,朱坤和李晓叶都会带上自己的儿子,买上衣服、鞋子、学习用品及水果、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去到岩罕真家里,看望他和年迈的外公外婆。为了让岩罕真长高,朱坤还定期带他去医院检查,细心地给他买了钙片。慢慢地,接触的次数多了,原本性格内向的岩罕真,也慢慢变得开朗起来,愿意主动同朱坤分享起自己在学校的开心事。

“我和妻子帮助岩罕真这件事,也给我们7岁的儿子做了一个榜样。有时候我们两口子工作太忙,周末要加班时,儿子总会很认真地催促我们去看望他的罕真哥哥。我想这就是言传身教的意义吧。”谈到帮助岩罕真的收获,朱坤满是欣慰地说道。

考虑到外公外婆年纪越来越大,朱坤和李晓叶又积极联系岩罕真常年在外打工的姨妈和姨父,劝解他们早些回来。去年,姨妈和姨父终于从外地回来,在老家盖了新房,看到岩罕真和外公外婆有人照顾,朱坤和李晓叶也终于放心了些。今年1月,朱坤和李晓叶夫妇被评为云南省第二届“文明家庭”,当被问到这条爱心资助之路还会持续多久时,朱坤笑着说:“现在岩罕真才刚上初一,那就一直到,他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男子汉那天吧。”

“朱爸爸,我这次考试又考了年级第一,你看这是我的卷子!”放学后的一个黄昏,朱坤到学校门口去接岩罕真,岩罕真一手举着试卷,飞奔着小脚丫扑进朱坤怀里。这一次,他把他的“警察爸爸”抱得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