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信息化平台深层次发挥审判管理职能
作者 :卢再新 来源 :州中级人民法院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8-09-21
2018年以来,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紧紧围绕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工作主责,借力信息化平台深层次发挥审判管理职能,不断促进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一是强化监督管理,推动长期未结诉讼案件结案。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对院庭长的审判监督管理权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院庭长、审委会、专业法官会及纪检监察等多位一体联动监督管理体系,使长期未结诉讼案件的监管工作常态化、机制化。从源头治理,强化案件审限日常管理,提前预防,对承办法官申请案件审限延长、扣除、中止、中断、暂停等审限变更严格把关,实现网上审批。定期对长期未结诉讼案件进行重点评查,对推进不及时的长期未结诉讼案件督办通报,并跟踪督办反馈。每月5 日、20 日对20 天内即将到审限的案件进行预警催办通报和网上督办,要求承办人拟定结案计划,审管办进行逐案跟踪通报。12个月未结的案件通报清理,有效防止长期未结案件边清边积。截至2018年6月,12个月以上未结案件下降了79.05%。
二是强化信息应用,有效应对案件增长压力。充分利用好审判管理职能权限,深度挖掘审判系统、审委会系统、审判质效评估系统、人民法院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等信息化系统中的各类审判数据,紧紧围绕提升审判质效这一主题,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审判数据,为两级法院党组研判审判工作形势、部署执法办案任务提供可靠决策依据。定期做好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将分析结论作为审判资源管理分配、开展法官业绩评价、提供司法装备保障、采购社会服务等的主要依据。2018年以来,审管办共制作审判管理信息通报13期,从收结案、法官审判业绩、电子卷宗制作、司法公开情况等多方面向两级法院党组、庭室长及员额法官提炼了详实的信息化数据。
三是强化议事规则,推动审判责任制落实。根据司法责任制改革审判权力清单,进一步完善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重新修订了《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规范了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与司法责任制改革前相比,审委会讨论具有指导性意义案件得到增加,讨论案件总量大幅缩减,同比案件讨论数量降低了70%以上,充分体现了员额法官的审理裁判权。开展以庭审为中心的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启动非法证据排除、适用疑罪从无等对刑事案件讨论,自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西双版纳中院审委会讨论决定宣告无罪6件8人,大幅转变审委会讨论案件的议事规则理念。
四是强化案件评查,提高审判质效。健全和完善对案件质量的管理,完成《案件质量评查规定》,规范常规评查、重点评查、专项评查案件范围。创新评查方法,有效调动不同审级法官在案件评查中的参与度。确定案件质量标准体系,有力提升案件评查公信力。同时,督促两级法院各审判部门进行案件质量自评自查,认真负责个案重点评查。对上网裁判文书交叉评查,确保全州法院案件质量。落实案例指导制度和对下级法院业务指导,积极向上级法院推荐优秀案列。
五是强化司法公开,扩大司法公开覆盖面。扩大裁判文书公开覆盖面,依法公开两级法院各类案件生效裁判文书,深度运用在互联网公布的裁判文书资源,为规范诉讼活动、统一裁判尺度、提升裁判质效提供智力支持。2018年上半年,两级法院上传至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3343篇。依托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全国统一平台,向各类案件当事人公开案件基本信息、审判组织人员和案件进展情况,向接受电子送达的受送达人送达除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外的程序性诉讼文书,为群众提供实时精准的司法服务信息。充分运用网络直播、视频录播、图文直播等形式,实现庭审公开常态化,积极回应社会对司法案件的关切,优化庭审公开社会效果,规范法官庭审行为。2018年上半年两级法院在中国庭审公开网进行了1055场庭审直播,累计观看量为59.86万人次,共有65名法官参与直播。健全完善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切实将司法公开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让司法在阳关下运行。2018年上半年,两级法院开展“阳光司法工程”公开开庭旁听庭审94件,旁听总人数2168人,其中人大代表43人、政协委员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