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法治民生保障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 :马评超 来源 :西双版纳新闻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7-12-27

    党的十八大以来,景洪市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服务民生保障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法治基础。

法律服务改善民生

    围绕昆曼国际大通道——小磨高速、玉磨铁路、回龙山水电站等国家重大项目,主动将人民调解工作独特的法律制度移植到土地、房屋征收补偿上来,建立健全覆盖市、乡、村三级调解组织142个、发展人民调解员2250名。成立医调委、交调委和妇女儿童权益纠纷调委会3个行业性调委会,以及5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5年来,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受理矛盾纠纷10350件,调解成功9923件,调解成功率96%。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岩香囡、木文华、王正坤、周顺明、童光荣、文雅群6人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全省百佳司法助理员”等荣誉称号。

    积极构建市、乡、村三级法律援助网络,建立村法律援助站点98个,建立援助律师值班制度、律师参与涉法涉诉工作机制,并在市看守所、武装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扎实开展法律援助“应援尽援”惠民活动。实施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三个一”工程,完善基层法律顾问体系建设。建立律师挂钩联系村机制,各基层法律服务所免费为93个村担任法律顾问,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5年来,景洪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046件、代写法律文书462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287人次。基层法律服务所办理各类案件302件、代写法律文书938份、解答法律咨询8296人次。市属两个律师事务所受理案件1345件、代写法律文书1407件、解答法律咨询2240人次、为31家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

    法治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积极协调联系帮助贫困户解决珍贵苗木、澳洲坚果苗、柚子苗、杧果苗9620株,捐款1.21万元助力脱贫,为建档立卡及新增困难户筹集帮扶资金8万元,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捐助帮扶资金2.9万元。同时,积极组织律师参与法律扶贫志愿者行动,编印“景洪市司法局法律援助绿卡”100张,补齐脱贫法治短板。

    

夯实法制宣传根基

    制定《“六五”普法规划》《“七五”普法规划》,落实“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以法制宣传教育为主要路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为重要抓手,利用民族“五用”,借力75名中小学法制副校长、50名普法讲师团成员以及在线学法考试平台,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法制宣传活动。推进“互联网+法制宣传”行动,运用微博、微信开展普法。全市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面达100%。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两个、州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5个,设立10个乡镇法制辅导站、85个村法律阅览室、48支法制宣传队伍、52所法制学校、81个法制宣传栏、265名村民法制宣讲员、1819名普法志愿者。开辟法制电视专栏3个,建立基层法制文艺演出队48个855人。5年来,组织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法制宣传活动1000余场次,张贴标语、横幅15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45万余份,受教育群众累计达50万余人次。

    

法律保障改革发展

    强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从监督管理、档案规范、审批三方面推进社区矫正网络建设,强化社区矫正管理平台的运用、管理。为严管的社区服刑人员佩戴电子定位手环96个、配备E通GPS定位手机74台。为11个乡镇(街道)司法所安装“人脸+指纹”识别系统,建立健康档案,推动社区矫正精细化管控。

    强化队伍建设。5年来,各基层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业务知识培训150余场次。同时,强化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一支900人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对所有在册矫正对象进行“一对一”或“二对一”的监管帮教。

    强化规范化管理。成立《社区矫正调查评估评审委员会》和《社区矫正奖惩委员会》,建立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管理人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例会、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维护、业务学习培训等制度,以及社区服刑人员定期报到、集中教育、请销假、考核奖惩等多项管理制度,建立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11个。5年来,开展社区矫正知识宣传300余场次,发放社区矫正宣传资料6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