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勤务小改革 人民群众大满意

作者 :吕 军 来源 :西双版纳新闻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7-08-07

  今年以来,景洪市交警大队始终坚持以公安工作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迎接十九大、忠诚保平安、跨越式发展、铁警勇争先”主题,深化落实“放管服”改革系列要求,以勤务跟着警情走、服务民生为导向,着力推行交通勤务小改革,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 努力布好道路联勤防控网

    积极改革创新,科学合理调整勤务模式,让勤务跟着警情走,屯警街面,打破警力在家等警情的旧惯例。

    在景洪市出入城区主要路口设立了6个屯警点(曼斗路口、南站路口、海龙转盘路口、州法院路口、景洪市一中路口、农垦医院路口),两个执法站(嘎洒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服务站、告庄环岛两客一危检查点),以城区六个中队为辖区分配设立配置警力,实行两班制上岗,有效控制货车、渣土运输及涉案车辆出入,减少大型车辆过境带来的噪声污染;在城区主要路口设立14个高峰岗位维护疏导交通的基础上,推行“交警+交通志愿者”共同参与交通管理新模式,不再只局限于上下班高峰时段,而根据路口、路段的车流量、人流量分布情况,全天候一起劝阻、制止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不文明行为;适时调整勤务时间,错时错峰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在黎明万象、版纳大厦、标准岗、南站等城区主要路口,开展以路口治理为主,路段强化巡控模式,延伸勤务时间,加大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重点针对闯红灯、不挂牌、超载、安装雨篷、大排量摩托车、违法停车、货运车违规入城等交通乱象进行查控,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确保管控有力。

■ 积极打造快速处警圈

    根据景洪市城区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完善符合景洪实际的交通警情快速处置协作机制,力求达到全天候各时段、各路段的无缝对接,改变以往布警不科学、出警慢的弊端。

    在市区分别设置5分钟、10分钟警情处置圈。由110指挥中心将警情通报到交通指挥中心,按照“就近处置、快速调警”原则,交通指挥中心结合城区各中队管辖区域,及时通过无线对讲机调度城区一、二、三、四、五中队以及特勤中队、工业园区中队、旅游度假区中队的每个辖区两组巡逻组、城区6个屯警点警员进行补位,及时到达事故现场进行先期救助、维护现场等处置工作。同时,由现场处置警员及时向110指挥中心反馈,并根据事故现场等级变化情况作出下一步处置请求;每日24时至次日8时,景洪城区发生交通事故时,由110指挥中心直接通知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出警处置并反馈处置情况;景洪市乡镇道路任何时段发生交通事故,由110指挥中心直接调度交警大队各乡镇交警中队出警处置并反馈;交通指挥中心值班人员不仅负责快速调警,同时负责对整个事故是否及时到达现场、是否及时反馈、是否履职到位等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在距离超时节点10分钟时,再次通过对讲机询问。如遇事故现场太远、道路拥堵等特殊情况,及时向110指挥中心说明情况,确保接处警工作及时和规范。通过加强完善接处警工作,在群众求助焦急等待时,以最短时间到求助地展开处置。今年上半年,共接警6682起,其中,6670起在10分钟内到达,及时处警率达99.82%。

■ 精心织好灵敏调度指挥网

    以景洪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为依托,打造灵敏调度指挥网,推行快速发现警情迅速调警处置简便指挥模式,使用科技手段,有效提高接处警效率,改变以往单一依靠人力的落后模式。

    通过景洪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电子警察和视频监控对城区主要路口全覆盖。可信号控制48个路口,实时监控38个路口,已建有的信号灯路口电子警察117套、逆行抓拍电子警察10套,限制货车入城卡口12套,均具备缉查布控卡口功能。道路监控探头54套、ETC通道智能限高两套(试运行),可与景洪市公安局治安监控球机200套进行资源共享,相互调用。以此系统为依托,安排专人使用监控视频巡视城区各路段要口发现定位交通警情及交通堵塞情况,并快速调警处置,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处警;实现全天候对景洪城区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进行抓拍,有效净化道路交通环境,秩序明显好转,交通事故发生率逐步下降,市民出行安全感明显提升。1月至6月,共完成景洪城区违法数据筛选19.8万起,其中,有效数据6.6万起;于4月1日为医疗救护、消防救灾车辆开通11条“绿色应急通道”。通过对信号灯的绿波控制,使医疗救护、消防救灾车辆迅速到达现场展开救援。目前,已处置群众报警开通“绿色应急通道”求助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