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边关行”点亮景洪 这场“法治盛宴”浸润民族村寨与校园
来源 :景洪市司法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9-17
2025年9月8日至9日,景洪市司法局牵头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检察院、市公安局、景洪边境管理大队、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先后走进勐龙镇、景哈乡、西双版纳八壹中学开展2025年西双版纳州“普法强基·法治宣传边关行”景洪行活动。活动以“贴近民族、贴近群众、贴近需求”为原则,通过“法治文艺”巡演、普法赶摆场、现场答疑解惑、趣味普法游园、特色“普法咖啡”等多元形式,将法律知识与法治关怀送到边境一线,既强化了群众守边、固边的责任意识,更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在边疆沃土上愈发浓厚。 哈尼村寨“搭台” 文艺演“活”法条 咖啡“装”满常识活动首站走进边境哈尼族村寨——勐龙镇曼戈龙村委会小棵木村小组。活动以一场接地气的“法治文艺”演出拉开帷幕,演员们用歌舞融合的形式,将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禁毒等法律知识巧妙植入,让村民在欣赏表演的同时耳濡目染。其中,小品《雨林守护者》更是成为现场“焦点”,演员们用生活化的对话、生动的肢体动作,还原了“村民协助民警拦截偷渡人员”“识破境外人员诱骗走私”等真实场景,把法律条文转化为村民能看懂、能记住的生活案例。演出落幕,普法赶摆场随即“开张”,普法志愿者结合村寨实际,讲解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妇女权益保护等实用法规。而现场的“哨傣咖啡”摊,更是成了村民争相打卡的“网红点”,咖啡杯身印着“境外诈骗花样多 网络交友需谨慎”“偷渡承诺是陷阱 法律红线不可碰”等朗朗上口的普法标语,村民接过清凉咖啡时,低头就能学知识。 “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远,今天看了小品才知道,防范跨境违法犯罪要从身边小事警惕!”看完演出的哈尼族村民忍不住和身边人交流。 傣族村寨“传情” 傣语传“递”关怀 游园聚“集”人气活动走进边境傣族村寨——景哈乡景哈村委会曼贺暖村小组,将法治宣传与傣族文化特色深度融合。活动延续“文艺演出+普法赶摆”的模式,文艺演出中,演员们还特别加入“章哈”说唱的形式,用傣族群众熟悉的语言,将反偷渡走私、维护国家安全、我们村的“法律明白人”等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词,配上傣族传统舞蹈,让村民在熟悉的旋律中轻松记住法律要点。现场还设置图文展板区,用傣族群众易懂的图片和简洁文字,展示国(边)境管理、禁毒宣传、食品安全等政策法规,吸引不少村民驻足观看。 普法游园区,“幸运滚滚乐”普法游戏,更是点燃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村民先通过“盲盒抽题”回答法治问题,答对即可获得“滚水瓶赢礼品”的资格。“什么是家庭暴力”“遇到走私行为该向谁举报”一个个贴近生活的问题,让村民在游戏中主动思考、学习法律知识,现场笑声、答题声此起彼伏。 校园课堂“护航” 案例讲“透”法律 宣讲护“航”成长活动走进西双版纳八壹中学,针对青少年群体的认知特点,精心挑选文艺巡演节目,引发学生共鸣。普法志愿者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围绕“防范校园欺凌”“网络安全与电信诈骗”“远离毒品与不良诱惑”等主题展开讲解。通过“真实案例+情景问答”的方式,让法律知识更易理解。结合“学生轻信网友被骗钱财”的案例,讲解如何识别网络诈骗陷阱;通过“校园里的小矛盾升级为欺凌”的事例,说明“什么是校园欺凌”“遭遇欺凌该如何维权”。在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提问,“被同学故意损坏物品能要求赔偿吗”“在网上看到不良信息该怎么办”普法志愿者一一耐心解答,并向每位学生发放《未成年人保护普法宣传手册》。“以前认为法律是‘大道理’,今天听了案例才知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能保护自己!”学生小明说。该校老师也表示:“这种结合文艺巡演的宣讲,比课本里的法条更直观,能让学生真正懂法、用法,为他们的成长筑牢法治防线。” 截至目前,此次“普法强基·法治宣传边关行”活动已覆盖景洪市3个区域(2个村寨、1所学校),累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材料3820余份,解答群众及师生咨询120余人次,受教育1200余人次。后续活动还将走进基诺山乡、景洪市第二中学等更多地区,持续结合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特点创新普法形式,让法律知识真正融入人民群众和师生的日常生活,助力筑牢边疆和谐稳定的法治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