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多举措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作者 :记者/夏文燕 来源 :西双版纳新闻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1-02-01

2020年,西双版纳州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州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优化公平竞争的涉企法治环境,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增强履行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使命感、紧迫感,法治政府建设有序开展,成效明显。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持续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理顺33个政府工作部门的职责关系,民政、市场监管、林草、人社等17个单位的审批事项由一个部门集中办理。持续推进清单革命,面向社会公布权责、“最多跑一次”和“马上办”事项等9张清单。公布州、县、乡政府部门权责清单,集中调整36个州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调整后权力事项共4649项。切实推进基层审批服务便民化,推广运用“一部手机办事通”App,全州注册用户14.23万人,办理业务84.53万件。全州承接并发布“五级十二同”政务服务事项5090项,州级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办结13.95万件,办结率99.7%。启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政务服务新模式,单位进驻率94.59%,较2019年提升13.34%,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


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

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做好旅游条例、禁毒条例修订废止和宣传工作,推进民族教育条例(修订草案)、傣医药条例(草案)等的制定修订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对13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对全州现行有效的1部自治条例和13部单行条例及州、县级政府及部门的186件规范性文件开展清理。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成州、县市农业、文化市场、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生态环境领域执法队伍组建挂牌工作。全面梳理、甄别行政执法改革的机构、编制和人员,全州纳入统计范围承担行政执法职责的机构426个。积极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涉及13项改革任务、26项具体改革措施。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检查,加强公共卫生、防疫管理、生态环境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机制,严厉打击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优化公平竞争的涉企法治环境

印发《关于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10条措施》等文件,对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开展营商环境年度考评,实施清单(目录)管理,对州人民政府调整的部分行政许可事项跟踪督促落实。24家州级行政执法机关与全州30家重点民营企业实行“一对一”法律帮扶,组建服务民营企业的律师法律服务团,为50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提供法律咨询350次,为农民工讨回薪资93.67万元。检察机关开展“检察护航民营企业”开放日活动,法院加快推进民商事案件审结工作,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

加强信访问题和矛盾风险监测研判,全州各级领导干部接访群众2291批6107人次,走访群众5204批4.32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784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31件,协调项目265个、资金4272万余元,办实事743件。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收到网上信访事项834件。强化矛盾纠纷化解,成立西双版纳州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委员会,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全州法院诉服中心设立第三方调解工作室10个、特邀调解组织10个、特邀调解员70名,乡镇司法所实现诉调对接中心全覆盖。各级调解组织调解案件3974件,调解成功3918件,调解成功率98.59%,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364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1133件,预防纠纷286件。排查信访纠纷788次,受理并调解信访纠纷1063件。州、县市30个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行业部门均成立行政调解组织。其中,10个重点行业领域部门还成立了人民调解组织。完成31个乡镇司法所“民事行政检查工作联系点”挂牌工作,为群众解决民事纠纷搭建了新平台。


提高防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领导严格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加强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建设,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等情况纳入州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活动140余期,培训党员2.3万人次,组织全州2793名干部参加干部在线学习。以“法律七进”“普法五用法”“法治宣传固边防”等方式,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扫黑除恶、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脱贫攻坚等内容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