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依法为核心搭建平台 挖掘群众力量做群众工作
作者 :何茜茜 来源 :西双版纳新闻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5-12-28
■ 以法依法为核心搭建平台
随着我州经济的不断发展,勐养镇的经济水平和人均消费能力也不断上升,但由于经济发展速度与群众的法律意识不同步,特别是农村地区,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流转等出现的矛盾纠纷日渐增多。以此为切入点,该镇开展了一系列“以法”为核心的服务举措,为群众工作的开展搭建流动和固定相结合的平台,解决群众诉求。
■“法制大篷车”
2013年12月4日,勐养镇以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展开了法律宣传活动。自此以后,勐养镇在综治办组织下,由司法所、派出所等执法部门组成“法制大篷车”,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开,向当地干部群众宣传土地法、交通安全法、刑法等法律知识。勐养镇成立的“法制大篷车”服务队共有队员54名,主要由当地少数民族组成,服务队还排练了傣语小品《吸毒的危害》、傣语快板《遵守交通法规》等一批法制节目,结合节庆日等时机为全镇群众开展演出服务活动。
■“法律诊所”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勐养镇自2013年在大河边村委会江边村民小组尝试设立了集矛盾化解、法律咨询服务、困难群众无偿法律援助等多功能于一体,致力于服务民生,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律诊所”,邀请各类法律专家,对一些涉及层面较广、社会影响较大的疑难杂症进行“专家会诊”。通过“法律诊所”的“接诊”活动,当地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群众有问题主动到“诊所”寻求法律帮助的多了,上访人次、数量明显减少,甚至“诊所”周边十里八村的群众都到“诊所”来“问诊”。2013年由上级转来的信访案件比2012年下降96.7%,2014年至今未收到一起由上级转来的信访案件。
■“流动诊所”
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搭建群众诉求平台,勐养镇自2012年起成立“流动诊所”。“流动诊所”是针对群众有问题、疑问多的村寨而启用的一个临时组织,每一次参与活动的单位由镇纪委根据群众诉求服务中心收集到的数据和具体情况确定。针对国家惠民政策、农村“三资”管理、征地拆迁、土地权属等方面工作落实过程中群众反映大、关注度高、存有猜疑、容易引发重大纠纷或群体性上访事件的问题,通过“流动诊所”主动“出诊”,进入村寨为群众“对症下药”,把“良药”送给群众,缓解群众情绪,减少群众猜疑或形成积怨。
■ 挖掘基层群众力量做群众工作
勐养镇按地处环境总体可以划分为“坝区自然村”和“山区自然村”。怎样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勐养镇党委、政府积极创建老年综治维稳协会,调解触角不断延伸,群防群治新机制得到完善,基层综治自治组织不断夯实,基层综治维稳力量不断壮大,实现了“用群众管群众、用群众带群众、用群众帮群众”,形成了依靠群众源头预防、减少矛盾,促进综治工作形成新格局,挖掘了一批群众工作力量。
■老年维稳协会
2012年,勐养镇以曼景坎村委会曼掌村民小组为示范点,创建了曼掌村老年综治维稳协会,由本村66名老年人为协会会员。这一模式是充分发挥老年群体在本村德高望重、经验足、视野宽、责任感强等优势,把老年人融入到群众工作中,促使村寨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村寨社会稳定、生活安宁、人民安康。该协会成立3年多来,为曼掌村群众广泛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协助镇综治办开展了禁毒、反邪教等宣传活动,许多尚处萌芽状态下的矛盾纠纷,经协会的老人们调解被及时消除,曼掌村也从过去的全镇治安最乱的村寨变成了治安最好的村寨,成为了景洪市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省“文化农庄”试点村。
■红色力量
勐养镇在江边村创建了“3+2”工作模式。“3”是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加强老年维稳协会作用。“2”是指强化旅游生态村建设、强化集体经济建设。借“3+2”模式,结合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改工作,该镇党委、政府在江边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把关,切实把政治素质好、作风民主务实、有开拓精神、群众公认的人选配到班子中。切实把有素质群众,能带领群众发展的年青人发展入党,为支部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将村小组划片区,由党员干部及党员包干负责,对负责片区的卫生、治安、纠纷化解进行“人盯人”、“片比片”示范片区评比建设,使江边村民小组的村寨卫生、绿化养护、邻里和谐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群众工作在群众中的生命力。
■“移动”力量
勐养镇聘请17名新农村出租车驾驶员担任综治维稳义务宣传员,他们在日常走街入户的工作中,主动参与维稳情报、矛盾纠纷信息收集工作,并利用自己随时“移动”的职业特点,向搭乘出租车的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自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新农村出租车驾驶员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和报告各种情报和信息,及时制止和避免了多起打架斗殴等恶性治安事件的发生,为维护辖区稳定、群众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勐养镇积极推广“6995”综治信息平台的使用率,充分发挥其在群防群治、邻里互帮互助的作用,为该镇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建立平台。
■年轻力量
勐养镇根据山区村民小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党委、政府组织,派出所实施,村委会群众参与”的轮训轮值模式,解决警力与治安片区不同步的问题,在昆格村委会纳回帕村民小组建设了一支由30名年轻人组成的护村队,推动群防工作深入开展。该护村队建立以来,积极开展村寨里的治安巡逻、秩序维护工作。同时,护村队成员还组建了一支具有昆格人特点的本土乐队——“昆格乐队”,为村寨里的文化、娱乐等文体活动带了头,营造了氛围,彰显了村寨和谐安定的环境。目前该村小组无吸毒、涉毒、邪教人员,群众工作基础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