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禁毒工作打好“六张牌”

作者 :魏学红 来源 :西双版纳报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8-03-13

    西双版纳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全州32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的197个村民小组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边境线长达966.3公里,涉及21.9万人。除基诺族外,其余12个世居民族跨境而居,出入便道多,边民生产生活往来和互市频繁,毒品走私贩运活动活跃。我州按照“严抓、严堵、严打、严控、严治、严戒”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突出综合治理,强化责任落实,大力加强堵源截流。经过多年的禁毒实战,禁毒工作不仅成效明显,而且通过打好“六张牌”,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双版纳特色的禁毒之路。

    

落实“举措” 打好责任牌

    州委、州政府把禁毒工作纳入党委、政府整体工作规划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打好责任牌。构建了州、县市、乡镇、行政村、村小组五级书记、五级行政组织(或群众组织)负责人共同担任双组长的禁毒重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同责、双主官负责制;各乡镇(街道、农场)配备专职禁毒(综治)工作党委副书记或副乡镇长,行政村和村小组有专门人员负责禁毒工作。按照“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县市、乡镇禁毒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禁毒工作将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纳入重点督办和督导范围,研究出台了《西双版纳第四轮禁毒人民战争实施方案(2016-2020年)》《西双版纳禁毒重点整治实施意见》《西双版纳禁毒工作责任制》及规范物流寄递业管理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禁毒综治部门组织协调、乡镇(街道、农场)具体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

    

抓住“关键” 打好屏障牌

    按照“抓毒枭、打团伙、摧网络、堵通道”的要求,建立完善“路、水、空、邮、物”重点协同查缉机制和“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边境联动封控双向查缉机制,打好屏障牌。在中缅边境一线4个国家级口岸(其中包括西双版纳机场站)建立检查站,主要交通要道、便道、出州口设立二级查缉点3个、一级查缉点9个。通过采取固定查缉与流动查缉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管控相结合、人力查缉与技术侦控相结合的查缉方式,构筑“一线堵、二线查、三线截”的双向查缉防线。

    

净化“市场” 打好消费牌

    为全面清扫和收戒浮在社会面上的和沉在地下的隐性吸毒人员,我州加强社区(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动员基层力量积极参与,运用各种戒毒康复模式,强化对吸毒人员的管控,在全州范围内年年开展“大排查、大管控、大收戒”专项行动,打好消费牌。对全州重点村寨、重点适龄人群进行尿液检测。按照“只要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充分就给予执行”的标准,加大对零星贩毒、吸食合成毒品等的打击力度,对首吸者做到必须行政拘留、必须行政罚款、必须录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必须执行村规民约。针对不同层次的吸毒对象,搭建以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强戒毒康复关爱中心、黎明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和社区社戒社康多元戒毒模式为一体的戒毒大管控体系。同时,在全州建立了3个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基地和9个安置点。

    

突出“主体” 打好自治牌

    为发动基层群众参与禁毒斗争,提高基层群众禁毒自治力,全力打好自治牌,按照“治贫、治愚、治乱与禁毒工作有效结合”的工作思路,我州全面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全州乡镇、农场实现《禁毒村规民约》《禁毒场规场约》全覆盖。按照“村干部带头、基层党员包干禁毒工作”的要求,完善村民自治责任制,组建禁毒护村队、禁毒防艾志愿帮扶队、村规民约执行监督委员会。个别村小组还成立了女子护村队、女子禁毒先锋队和女子禁毒宣传队,初步形成了“村干部敢管、民兵敢抓、村规民约敢罚”的基层群众禁毒自治格局。目前,党员干部包干禁毒工作责任制已覆盖全州2267个基层党组织近3万名党员。在抓基层党建促禁毒的同时,积极将扶贫开发和无毒创建紧密结合,注重先进典型的挖掘和培养,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批先进基层禁毒工作经验。

    

注重“合作”  打好国际牌

    由于大量毒品来源于境外,禁毒工作仅靠我州单方堵截是不够的。因此,主动“走出去”“打出去”,加强境内外合作,打好国际牌显得十分必要。在积极推进境外罂粟替代种植、通过发展经济减少毒源产地的基础上,中老缅边境地区依托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和禁毒联络官办公室平台,不断强化情报交流和执法合作。按照“信息主导、情报先行”原则,依托国际警务合作机制,不断拓宽情报收集的广度、深度、精度,并建立了缉毒情报定期报送、情报分析研判等一系列制度机制。

    

依靠“本土” 打好民族牌

    面对民族众多的现状,将禁毒宣传教育融入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民间文艺活动、佛教文化的影响力中,打好民族牌。通过改编成小品、舞蹈、歌曲、广播剧,录制成光碟,编印成挂图、手册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结合边疆民族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了“五用工作法”,即用民族干部宣讲法治、民族语言传播法治、民族文字诠释法治、民族节庆展示法治、民族文化体现法治。毒情相对严峻的乡镇,还结合“七个一”(公开销毁、公开逮捕、公开收戒、公开判决、公开审理、公开宣判、公开执行)阳光司法活动进行宣传。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全面深入宣传,不断增强群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积极参与打击毒品犯罪的主动性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