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国道上的铜关铁壁

作者 :李 悦 来源 :西双版纳新闻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7-09-18

  西双版纳州公安边防支队兴海查缉点自2011年建立以来,共查破毒品案件102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58名,缴获各类毒品2.74吨,缉毒量连续6年超过300公斤。因禁毒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3次被公安部边防局、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荣记集体三等功,被云南省禁毒委表彰为“第三轮禁毒人民战争先进集体”,被云南省禁毒委和州委、州政府表彰为“禁毒先进集体”和“公开查缉先进集体”,涌现出了“云岭楷模”张海露、“全国边防优秀士兵”李朋等一系列模范带头标兵。这些非凡的缉毒战果和辉煌的荣誉,谱写着西双版纳州公安边防官兵禁毒人民战争的辉煌篇章。

        

抓党建 强组织

禁毒工作屡创佳绩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兴海查缉点党支部始终坚持“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部队建设思路,把党建工作延伸到缉毒一线。缉毒战场在哪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体现在哪里,将党支部建设成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着力打造一支“思路清、方向明、作风硬、动力强”的缉毒尖刀队伍。

    在兴海查缉点党员之家活动室内,“人人争当先锋、年年争创先进”的字体耀眼醒目,缉毒人物光荣榜振奋人心,党员之星流动红旗催人奋进。通过官兵身边的好人好事来鼓舞官兵、激发斗志,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发动、辐射作用,助推官兵缉毒能力稳步提升。“5+2”“白加黑”的高负荷工作模式,艰苦的环境磨练了钢铁意志,严寒和酷暑淬炼出缉毒利剑。在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兴海查缉点战功显赫,英模辈出,自建立以来,58名官兵荣立个人二等功,336名官兵荣立个人三等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缉毒官兵的铮铮誓言。

    

重谋划 强网络

堵源截流成效明显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兴海查缉点始终坚持“辐射型布防、科学化布警”的工作思路,在充分发挥214国道“咽喉”阵地管控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严峻复杂的境内外毒情形势及全县交通路网建设情况,进一步完善“以点保线、以线固面”的立体查缉网络,最大限度堵截毒品入境及易制毒化学品外流。

    针对贩毒分子花样百出的藏毒方式,兴海查缉点的官兵在长期的查缉实践中,不断学习、摸索和积累,总结出了“六看五查四问”现场查缉技巧。6年来,兴海查缉点官兵通过“六看五查四问”战法在查缉现场查获毒品案件74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1人,缴获毒品1463.7公斤。

    针对贩毒分子绕关避卡,兴海查缉点采取“一站多点、一点错时、多点分时、多点流动、一点两端巡”的方式,在重点区域便道设伏堵截。6年来,在兴海查缉点两翼及周边流动查缉查获毒品案件29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3人,缴获各类毒品1170.3公斤。

    针对利用大宗货物藏毒、物流寄递包裹藏毒隐蔽性强等特点,还自制了通条、铁钎、四轮滑板等实用工具,极大减轻了工作负荷,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注重打击“人货分离”的贩毒分子,在“打团伙、摧网络”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战果。6年来,延伸侦破物流藏毒案件3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4人,缴获毒品512公斤。特别是2014年“8·06”特大物流藏毒案,延伸至深圳缴获冰毒78.5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成功斩断了一条由勐海经景洪、昆明至深圳的贩毒通道,成为云南省打击利用物流寄递渠道贩运毒品的经典案件,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抓投入 强保障

构筑坚实管控阵地

    兴海查缉点成立之初,面临着无编制、无场地、无营房、无装备等现实困难。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和关心帮助下,2015年3月,西双版纳边防支队自筹资金400余万元建成官兵临时住房和扩建查缉现场,全面改善了官兵执勤、生活条件,为强化二线管控提供了重要的硬件保障。同时,增设勤务指挥系统、营区监控系统、智能核查系统等配套设施,引进了人体X光机、毒品微量检测仪、车底检查镜、四向内窥仪等先进的科技查缉装备,极大提升了查缉效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全面转变。

    勐海边防大队负责人表示,之前的兴海查缉点是租用的傣家竹楼,官兵们都是打地铺睡的,四处透风。如今扩建的场地,建立了两层的活动板房,虽比不上舒适的楼房,但条件较以往大大改善了。

    现如今,兴海查缉点结合查缉工作实际,制定了《勤务值班室工作规定》《检查室人身及行李物品检查规定》《执勤人员行为规范》等10项工作制度,让官兵在查缉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立足查缉工作实际,定期组织官兵开展勤务规范训练,对组织程序、执勤手势、文明用语、盘查重点、装备使用、自身防护等内容进行严格规范,让“理性、规范、文明、平和”的理念深入人心,贯穿到执勤执法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