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派出所主动服务提升户籍办理水平

作者 :朱承彬、李霞 来源 :景洪市委政法委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7-07-28

  景洪市公安局黎明派出所自今年4月16日户籍室启用以来,以深化“放管服”户籍窗口业务改革为重心,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从“抓环境”“抓告知”“抓服务”“抓程序”入手,全力打造“暖心”户籍服务,努力实现“让群众只跑一次”的目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被列为景洪市公安局“放管服”改革试点示范窗口。

从细节入手,打造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

  一是设立便民等候区。为破解办证窗口场地小、人员拥挤的瓶颈,黎明派出所在户籍室门口设立了等候区,并加盖了遮雨棚,为办证群众遮风挡雨避晒;二是增加服务设施。添置书写台、休息椅、饮用水、空调、仪容镜,提供雨伞、老花镜和方便群众照相的黑色衬衫;三是设置人性化服务。提供免费WIFI和健身区,安装配置了可同时为3种机型的手机充电的手机“加油站”。

多形式公开,实现户籍业务一次性告知

一是微信公众号上墙,业务知识“一点通”。“如何关注景洪警方微信公众号获取办理指南”的操作流程挂牌上墙,让群众直接了解各项户籍业务的所需材料和办理流程。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回答问题“一口清”。多次组织社区民警、户籍工作人员系统学习户口政策及户籍业务知识,要求社区民警、户籍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办理户籍业务所需材料,热情解答群众提问,做到一次告知,一次讲解。三是自制户籍指南,办证材料“一看明”。精心设计图文并茂的《景洪市公安局黎明派出所户籍办事指南》,将相关规定的条文提纲化、简练化,使指南条理清晰、内容通俗易懂。并将自制的132本办证指南册发放到各基层组织,使办事群众可以直接到居住地附近的居委会、小区物管或工作单位直观详细的了解办理户籍业务所需材料,力争让群众一次办结业务。

业务公开化、透明化,推行“暖心”服务

一是制度上墙,公开接受监督管理。一方面,将户口办理服务指南和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居住证的办证流程及收费标准上墙,业务公开化、透明化。另一方面,将户籍民警和协警的照片、警号、姓名、工作职责公开于公示栏,接受群众的投诉意见及监督。二是推行预约登记,开展延时服务。对因网络故障等原因造成群众当时没能办成证的,进行预约登记,待网络恢复后,第一时间通知其前来办证。针对无法在正常上班时间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体,启动午间延时服务机制,同时在每周六、周日上午9时至11时实行错时服务,截至目前,预约登记 36人次,延时服务 67人次。三是开通“爱心通道”和“绿色窗口”。主动帮助已满60周岁的老人、3周岁以下的幼儿、孕妇、残疾人士填写表格29份,为其开通优先办理证照的“爱心通道”,并设立了优先办理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绿色窗口”。目前,已接待来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众3206人次,接待群众急事急办4人次,答复电话咨询办理户籍业务84人次。

前置审核程序,民警上门送服务

一是创建“三联单”派单制度。派单制度立足于“只让群众跑一次”的原则,对材料后期补齐的由社区民警主动核实并签字。主要有五个步骤:第一,申请人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第二,对材料不齐的,户籍民警启用“三联单”;一联由社区民警留存,一联由户籍窗口留存,在单子上注明办理该项业务所需的材料并告知申请人社区民警姓名、联系电话。第三,由户籍窗口工作人员派单通知社区民警。第四,申请人将材料补齐后,由社区民警上门调查核实并签字,待审批通过后,由社区民警通知申请人自行到窗口签字。第五,办结后,社区民警负责通知申请人领取或送证上门。截止目前已成功办结“三联单” 18份。二是共建户籍室。联合辖区小区物业、村委会、单位、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搭建“共建户籍室”,将户籍业务前移。目前,黎明派出已所在天城物业、城投物业、州医院、傣乡水城搭建了4家“共建户籍室”,配备经培训合格可发挥初审作用的业务员。将统一制作的《景洪市公安局居民身份证办证流程》《户籍业务办证流程》《居住证办证流程》挂牌上墙;把“景洪警方”微信公众号挂在显眼处,争取让前来办事的群众都扫码关注;在每个服务点摆放一本《户籍业务办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