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边防支队勐腊勐满所服务辖区农场改制成效明显
作者 :闫多欣 胡栋梁 来源 :西双版纳州公安边防支队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3-11-08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云南农垦系统改制的不断深入,因农场资源分配不均、岗位补贴发放不到位、农场资源承包费征收困难、承包合同不能如期签定和履行等引发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群访群诉、非法聚集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边境安全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西双版纳支队勐腊勐满所辖区是一个典型的农场改制重点区,有4个生产队45个小组,共2364户5000余人,改制工作开展3年来,该所辖区未发生任何群体性上访事件和非法聚集事件,实现收取资源承包费和签定资源承包合同“双百分百”的目标,成为农场改制的典范。
针对农场改制过程中矛盾种类多、涉及人员广、化解难度大的实际,西双版纳支队勐腊勐满所始终遵循“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方针,采取“三个结合”举措,有效维护了农垦改制期间稳定。因成绩突出,该所连续两年被驻地党委政府评为“综治维稳先进单位”,并得到西双版纳州领导高度评价。
一、坚持开门纳谏与主动帮扶相结合,密切警民关系。一是真诚听取民意。积极搭建联系群众平台,由所领导牵头,带领社区民警每周至少2天入户走访农场职工,听取他们对改制工作的看法,了解职工的利益诉求;定期邀请农场领导、群众代表、监督员、治保会人员,通过召开警民恳谈会、群众工作会,主动听取对农场工作的意见建议,共同查找影响农场稳定的因素,研究制定解决对策。3年来,累计走访农场群众2364户11846人次,召开警民恳谈会、群众工作会37次,收集意见建议184条。二是真心帮助解决。针对走访收集到的各类意见建议,积极研究解决措施,确保共性问题集中解决、个性问题逐一解决。针对辖区农场16名职工反映农场分配橡胶岗位不均的问题,积极向农场领导汇报,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进行调查核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措施,为16名职工重新调整了橡胶岗位,受到了群众的好评。3年来,共为农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335件。三是真情服务职工。每月5日、15日、25日,与驻地党委政府、农场及村委会干部在农场合署办公,接待群众来访,现场为农场群众答疑解惑。针对改制不断深入,部分群众对农场政策、相关法律规定不了解的实际,通过举办普法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疑问等方式,积极向广大职工宣传改制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深受群众好评。自年初开展合署办公以来,共开展普法讲座12次,发放农场改制资料1500份,接待来访群众800人次,为群众提供各类政策、法规咨询200余次,受教育群众达4000余人。
二、坚持积极预防与全力稳控相结合,创建和谐环境。一是主动预防。与农场干部、纠纷调解员联合成立矛盾纠纷排查小组,坚持每月对排查出的矛盾进行全面的梳理,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研究制定应对机制,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妥善应对;针对改制过程中党群干群矛盾突出,严重影响职工生产生活的实际,民警及时介入,当好“中间人”,有效传递对方信息,适时邀请双方开展和谈,推动问题解决。二是及时化解。针对因橡胶树分配、征地拆迁、地界不清等引发的纠纷涉及人员多、诉求强烈、情况复杂的实际,做到提前预警,主动介入,找准症结,从源头上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今年3月,辖区蚌索村与勐满农场满泐生产队因323亩林地权属不清,上曼粉村与勐满农场满园生产队因708.9亩林地界线不清分别引发纠纷,该所提前预警,主动向驻地党委政府汇报,联合党委政府、农场管委会、司法所、林业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深入开展调查,积极进行协调,最终使纠纷得到妥善解决。3年来,该所共成功调解各类农场纠纷185起,其中22起属于及时预警处置。三是定期回访。坚持一事一访的原则,对已化解的矛盾进行及时回访,尤其是对矛盾复杂、当事人有潜在争议的纠纷进行重点回访,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加以解决;对有上访苗头的纠纷及时预警,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权,合理反映诉求,杜绝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今年以来,该所对71起较为复杂的矛盾进行了回访,实现了无1起复发的效果。
三、坚持夯实根基与提升层次相结合,打造示范农场。一是夯实农场支部建设。以警地共建党支部为载体,以充分发挥民警村官熟悉部队政治工作的优势,积极协助农场党支部落实党的七项生活、党务公开和民主选举制度,定期分析查找制约支部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充分发挥民警村官一岗双责作用,经常性开展驻村工作,积极听取职工的意见建议,征求促进农场党支部发展的金点子、良对策,使农场生产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班子凝聚力公信力得到有效提升,农场职工满意率达到95%以上。3年来,共向生产队提出建议25条,被采用21条。回醒河生产队第五居民小组被全州列为农垦系统基层党组织试点示范单位,全州农垦系统300余名代表到现场观摩学习。二是提升群众致富水平。针对农场部分职工橡胶树管理水平低,科学种植技术欠缺的实际,该所积极协调,定期邀请县种植专家为村民举办科学种植技能培训,向职工发放种植手册,并多次亲临胶地指导种植、管理、防疫、割胶等技术,职工的人均年收入从4500元迅速提升到6000元。三是丰富群众精神生活。针对农场文化设施缺乏,职工闲暇之余易出现喝酒、赌博、吸毒消遣时间的实际,该所积极与农场领导协调购买了一批文体器材,成立篮球队、羽毛球队、排球队、舞蹈队各一支,定期组织农场职工开展联谊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积极改善职工精神风貌,有效提升农场建设软实力,全力打造农垦改制过程中的示范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