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公安局探索“微警务”改革成效显著
作者 :景洪市公安局 来源 :州公安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7-03-28
一、小平台移车:“114移车服务平台”打造移车求助“快易通”
一是坚持改革导向、问题导向,搭建民意需求平台。为从源头上化解因堵、停车辆引发的矛盾,将非警务工作从繁重的出警工作任务中分离开,景洪市公安局深入基层专项调查考证,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支持,与电信公司搭建了集社会资源和警务资源于一体的“114移车服务平台”,实现了“双减负”的共赢。二是坚持完善机制、有序运作,搭建实效操作平台。在市局指挥中心指挥作战室设置“114移车调度平台”坐席,群众拨打“114”电话求助移车时,电信公司自动转接至“114移车调度平台”,由4名经过专业培训的电信公司值机员将堵停车辆的信息反馈给公安民警,公安民警充分发挥“情报中心24小时查询机制”的优势为移车服务查询相关信息,再由电信公司值机员直接联系堵停车主商谈移车事宜。这样的运作模式为车主“柔性维权”提供了便利,避免了一系列由堵停引发的矛盾升级,移车对接由传统的“一对多”到“一对一”,较以往传统处理办法的耗时缩短了近80%,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三是坚持抓实侧举、长效发力,搭建认知最佳平台。制定下发《中国电信“114移车服务平台”移车排堵处置流程工作规范》,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总结、改进,如:集中分析移车求助数据,重新规划设定80余个停车位。同时,通过法制日报、法制网、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在国家级媒体上发布新闻稿1条,在省级、地厅级媒体上发布宣传信息8条。
平台服务以来,移车咨询类非警情报警环比下降80%,因移车问题发生的纠纷案(事)件环比下降70%,基层民警日均处理非警务警情数量同比下降29%,接处警工作负担进一步减轻,共成功为群众提供移车服务2684起,目前,该平台已成为景洪市受理移车求助最多的渠道。
二、小系统定位:“行车卫士”制造盗车逃犯“追踪器”
一是保障倾斜组织有力。2016年4月,景洪市公安局联合电信、移动两家公司推出“行车卫士”定位追踪系统。市委、市政府拨发20万元支持 “行车卫士”项目推广,景洪市公安局组建项目专班,充分调研,从工作标准、运行维护和实战应用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制定下发《景洪市“行车卫士”推广方案》《行车卫士定位防盗系统实施细则》等实施准则。二是完善机制做出实效。形成统一规范的运作机制,配套实施追缉、分析研判等工作。车主安装“行车卫士”定位追踪系统后,定位系统会发挥异常事件报警、被盗车辆定位、轨迹回放等功能,车辆一旦被盗,指挥中心就近调集巡逻警力第一时间追击犯罪嫌疑人。若被盗车辆超过三个月内仍未被找回,保险公司将对车主进行3000元以内的不等额赔付,减少群众财产损失。同时,定期对打击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宣传并提出安装建议。三是互联互动全面推广。采取“全方位联动、及时摸底、全面宣传、全力推广”的工作措施,定期了解各部门的推进情况,并纳入绩效考核,以硬性措施促进项目的落实。同时,分阶段、全方位、立体化进行宣传。
2016年以来,共安装防盗系统7585户,盗窃“两车”破案率较上半年增长了35.36个百分点,破案率同比上升98%,借助该系统追回被盗摩托车56辆,抓获犯罪嫌疑人51人,研判串并盗窃“两车”案件315起,成功追缴被盗摩托车99辆。
三、小探头拍摄:“鹰眼”工程锻造犯罪分子“悬顶剑”
一是整合资源抓三个保障。整合多方资源,抓实组织领导、宣传、系统维护保障。制定并下发了《推进公安鹰眼视频建设实施方案》,在工作步骤、责任主体、维护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倡议发动、联合发动、案例警示、口号宣传、工作宣传等方式着重视频安装的作用与利弊宣传。同时,定期就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中遇到的电路、网络、经费等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及时查缺补漏。二是立足实际抓四个重点。聚焦长效性、平民化、可行性、维护性四个重点,根据社会治安问题发展的分布范围,在“天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动群众在辖区场所、出租屋、门店等原有视频监控的基础上自愿向外延伸加装1-2个“鹰眼”小探头,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全面覆盖。树立长远发展理念,摒弃“短期效应”思想,预留备用光纤,为今后视频监控系统工程的扩容和空间升级留下伏笔。同时,成立维护小组,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进行细致维护,使系统运行更加精细化。三是多管齐下促五个提升。多措并举,实现防范能力提升、实战效能提升、联动效应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宣传影响力提升。根据警情发生的范围和频率,科学布控,突出“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研判”工作要点,不断完善工程建设,精益求精,切实提升“鹰眼”工程大效能。
目前,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接视频监控摄像头7524路,实现了全市乡镇街道80%的视频监控覆盖率;为200余起案事件提供了视频证据资料。
四、“小案件”跟踪:“聚焦‘小案’新机制”创造民意提升“动力机”
一是更新观念,聚焦打击“小案”新机制。在实现命案全破和侦破大案不放松的基础上,改变以往的工作重心,破除考核束缚,重拳出击多发性侵财案件,建立了以破“小案”为抓手的“打击犯罪新机制”,先后下发了《景洪市公安局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方案》《景洪市公安局打击拦路抢劫专项行动方案》等10余套方案细化分工流程,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贯通、全警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改变手法,提高打击“小案”精准度。充分借助警务情报中心的综合功能收集掌握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危害广、特色明显的侵财犯罪,特别是入室盗窃案件、“两抢”及诈骗案件情况,精细梳理研判其特点和规律,为更科学的巡逻防控和专案侦查提供数据支撑,也为集中力量打团伙、打系列、打流窜,坚决遏制此类犯罪高发势头提供有利条件。三是扭转方向,打好防范“小案”阵地战。针对发案特点,对辖区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二手废旧交易市场等场所和行业加大管控力度,坚决遏制“小案”的频发势头。2016年以来,开展集中检查行动200余次,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31处,征求意见和线索550余条,为破案攻坚提供了有效支撑。
机制运行以来,共破获“小案”件375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2016年,景洪市群众安全感调查综合满意率为84.53%,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排名第91位、位列全省州府所在地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