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哈乡:以“一队一火一制度”让平安宣传扎根民族村寨
来源 :景洪市景哈乡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5-08-25
近年来,景哈乡立足辖区工作实际,创新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基层宣传模式,通过建强“多元联动队伍”、激活“火塘夜话载体”、完善“闭环制度保障”的“一队一火一制度”体系,将宣传工作深度融入民族日常生活与治理全流程。
2025年上半年,景哈乡边防和平安法治办在市级及以上媒体刊发稿件 64 篇(其中央级媒体采用 2 篇,省级媒体采用 2 篇,州级媒体采用14 篇)。
建强“多元宣传队伍”,扎根治理最前沿
乡党委、政府以“专业队伍+基层力量”模式,延伸宣传网络至村寨末梢。整合群防群治力量组建“澜湄极边综治队”“澜湄护未队”,队员既是平安建设“治理尖兵”,更是“双语宣传站”——每日网格巡查时用哈尼语、傣语宣讲政策,动态上报信息4700余条,为精准宣传提供素材。
同时联动48名人民调解员、60名法律明白人、93名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实施“乡村组三级联动”。他们在调解纠纷时,将法律法规转化为“寨子中的理”;“一村一顾问”每月开展“普法小课堂”,通过“调解+宣传”双轨模式,推动隐患纠纷“早发现、早预警、快处置”。
激活“火塘夜话载体”,融入民族日常生活
景哈乡深挖哈尼族火塘文化“聚人、议事、传情”优势,推动宣传从“单向灌输”变“双向互动”。制定《景哈哈尼族乡“火塘夜话”普法工作机制(试行)》,由“澜湄极边综治队”联合工青妇等队伍,以“1+1+N”模式每周开展活动。
今年已举办17场“火塘夜话”,覆盖2万余人次,内容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邻里条款、跨境犯罪危害等,群众从“被动听”转为“主动问”,主动上报线索意识显著提升,让宣传走进民族村寨日常。
完善“闭环制度保障”,贯穿治理全流程
通过“一访二调三告一包保”机制,将宣传嵌入治理各环节:走访时发放《平安景哈宣传手册》,调解中设“政策解读环节”,依托89个网格推广“解纷码”畅通诉求渠道。
上半年累计入户走访510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181件(成功率97.2%),解答法律咨询202人次,报送预警报告10篇,完成重点人员包保走访2500余人次,实现“零上访、零闹访”,以宣传实效筑牢平安根基。
基层宣传的根脉存在于民族村寨的烟火气息里、群众的心坎上;把话筒递给群众、把讲台设在火塘边,党的声音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下一步,景哈乡将深化 “一队一火一制度”,让基层宣传既富有民族 “烟火气”,又具备平安 “战斗力”,为边境的长治久安筑牢群众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