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公安:300余根竹竿编织防溺水安全篱笆

作者 :余立武 来源 :景洪市公安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4-08-19

来来来,把锤子拿过来,这里土质有点松,要多栽深一点,防止刮风吹走了”“这里水面较宽,且水流比较急,要多放几根,以防万一……”连日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公安局各派出所民警辅警穿着救生衣,扛着10米左右长的竹竿,沿澜沧江及各河流、塘坝、水库等水域沿岸将贴有救生杆字样提示语的竹竿有序安置好,为汛期防溺水筑牢安全篱笆。

当前,正值暑期、汛期和旅游高峰期叠加的时段,且因随着气温升高,水域活动增多,溺水事故也进入了高发期。景洪市公安局按照七个期(即:敏感期、暑期、防汛抗旱期、旅游高峰期、疾病防控期、攻坚期、督察期)的工作要求,合理有效利用警力资源,全面做好防溺水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我们将防溺水纳入日常社区警务工作,对辖区水库、池塘、浇灌点、江流等涉水领域数量进行全面摸底,并对近三年发生溺亡事故的涉水领域进行研判分析,寻找痛点及隐患,为问题解决找准原因。景洪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杨洪芬介绍。据了解,自进入汛期以来,景洪市公安局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强化水域风险隐患排查和联勤联动,并在推进派出所一河段一辅警制度基础上,推行一个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一根救生杆的防溺水四个一小举措,由督察部门不定期开展常态检查,督促责任民警主动联系发展水域周边的村干部、志愿者队伍等力量成为水域安全员、劝导员,最大限度实现最快劝阻、最快救援,确保在溺水事故中能做到快反快处。

救生竹竿可以就地取材,且成本低,贴上醒目红色警示标识后,放置在水域显眼位置,群众可随时使用施救溺水者。杨洪芬说,各派出所围绕澜沧江、河流、鱼塘、水库等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投放救生竿,虽然只是一根小小救生竹竿,但在溺水事故中,却能发挥大作用,可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少溺水事故引发的不安定因素。

为了让群众之间学会自救,安排专人对救生竿操作进行演示讲解,如出现溺水险情,群众使用岸边的救生竿将有效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溺水救援的成功率。景洪市公安局普文派出所所长邓璞江介绍,除了派出所自行培训外,还积极联动乡镇党委政府、农场(社区)、村委会同步开展日常培训演练,让群众清晰知晓发生溺水事件该如何及时联动有效处理。截至目前,共增设救生杆314根、警示牌227块、救生圈84个、救生绳78套,开展培训16次。

据了解,为做好防溺水工作,景洪市公安局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涉水急救培训,并积极配齐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警示牌、救生衣等防汛防溺水物资,对重点地段、时段建立巡查机制,每日落实汛期应急救援力量排班制度,安排专人进行水域巡查,对巡查中发现在危险水域游泳、垂钓、玩水等行为进行制止劝离。针对澜沧江水域沿岸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及时发三书一函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整改,对缺少防护设施或防护设施损坏的水域,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进行增补和修护,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发生。景洪市公安局江北派出所所长段建宇介绍。

此外,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公安局抽调政工、刑侦、治安、派出所等部门15名女性民警辅警,组建了一支护蕾女警队,按照包片区的模式,深入辖区采取宣讲+PPT”、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案例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全面筑牢安全防线。截至目前,共排查整改溺水安全隐患76个,排查涉水隐患21个,修缮加固防护栏6处;及时发现劝阻水域游玩、嬉戏人员41人次;开展各类防溺水宣传131场次,发放防溺水宣传资料73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