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火热青春守护关累码头的移民管理警察

来源 :景洪港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2-05-06


“日照澜沧江上云,凤凰花放粲如焚”,这是对澜沧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西双版纳州景洪港移民管理警察火热青春的生动诠释。


勐腊县关累码头地处北纬21°,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和低海拔临江的地势,使得这里的夏季最高气温逼近40摄氏度,就是这样一个走在水泥路上都会烫脚的地方,驻守着一群移民管理警察。


蜿蜒曲折的公路尽头,一座庄重大气的联检大楼屹立在沧江之畔,这是景洪港关累码头——云南省目前唯一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水港口岸。疫情形势下,关累码头暂停客货运,整个港区显得有些冷清,而联检大厅内,边检女民警黄玲正在为水上巡逻总队的巡航队员办理出境手续。“这是您的证件,请收好。出航请一路小心,等你们平安回家。”根据疫情防控人员不聚集要求,景洪港边检站开通绿色通道,为水上巡逻总队民警提供便捷通关服务。一个小时后,水上巡逻总队的执法艇从西双版纳州景哈码头起航,开始为期4天3晚的湄公河护航巡逻行动。


“水上巡逻总队成立之初,他们没有食堂,和我们共用一个食堂、共吃一桌饭菜,兄弟单位出航自然要来相送。”送航民警黄吉介绍道。2019年水上巡逻总队划属云南省公安厅,虽然“分了家”,但还是“一家人”。说话间,巡逻艇在江面上呼啸而过,送航民警一声“敬礼”,回应的则是满江的汽笛声。

“震撼!激动!每次目睹舰艇离港、巡航总会莫名流泪,这感觉就像在天安门现场观看阅兵式一样。”很难想象面前这个激动得像个孩子一样的民警已经在关累码头驻守了9年,潘雪川介绍道。自疫情发生以来,景洪港边检站暂停客货运业务,现在每天除了必要的港区巡逻外,还要向守船人叮嘱疫情防控注意事项,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向边检站报告。


巡逻艇的汽笛声逐渐在山林中消散,夜晚的余雾还在随着江面的漩涡升腾。几分钟后,毒辣的太阳越过山顶,尽情地闪耀它的光芒,地面温度瞬间升到30多摄氏度。烈日高温下,不管是港区执勤的民警,还是江边疫情防控点的民警,都依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去往江边的路上,路两旁成堆的“石头山”像吸热的“大机器”,走在路中间俨然就是大型桑拿现场。碰到执勤民警熊学顺和白亚东时,两人正站在“关累村迷你港口”。“放眼整个澜沧江河段,面前的河道并不是很宽,没有疫情的时候,缅甸的村民会乘着小船在这里登陆,去关累村边贸互市,但是疫情原因,现在是不被允许的。”话正说着,隔岸传来阵阵歌声。


沿江巡逻后,执勤民警来到采砂船上检查,一是检查有没有人在此藏匿,二是检查固定船舶的钢绳紧不紧实。采砂船甲板异常燥热,脚下的江水暗流涌动,执勤民警在提醒注意脚下安全的时候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关累码头建设时,因为要测量泊位水深,于是请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勘测员带着防水头盔和防水服下江测量,下水前有人提醒他要注意安全,勘测员一笑,黄河长江都下过,还在乎这澜沧江。说着“噗通”一声下到水里,没多久水里的牵引绳就开始疯狂转动,安全员费尽好大力气才把勘测员拉上岸。勘测员上来时面色铁青,一言不发,许久后才缓缓吐出一句“我绝不会再下去第二次。”


来到执勤点后,民警休息的地方虽然简陋,但是设备一应俱全,风扇的风是“清凉”的,水管里的水是“温暖”的,休息的床是自带“保温”效果的。在这样“热情洋溢”的环境中,忠诚担当、履职尽责的景洪港边检站民警始终坚守在此。他们用行动践行初心,把使命扛在肩上,坚决打赢外防输入疫情阻击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用自己的火热青春全力以赴守好西南边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