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公安:“三小”平台打通“打跨”宣传最后一公里
来源 :景洪警方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0-09-18
当前,边境疫情防控和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压力巨大,作为驻守西南边境的“刀把子”,景洪市公安局依托“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和“治庸懒、强担当、树新风”主题实践,全面查找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宣传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短板,紧盯“三小”平台,全力打通“打跨”宣传“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宣传覆盖面、知晓率和影响力。
小广播接地气宣传
“喂、喂……各位村民,下面开始广播:2020年7月24日,景洪市勐龙镇曼康湾村委会曼亮伞代村岩某,因用车拉偷渡人员,在嘎洒镇被警察抓了,现在被关在看守所;8月3日,勐龙镇贺管村委会曼先寨查某驾驶摩托车运送偷渡人员,在允大公路曼光岔路口被公安民警抓获,现在也被关在看守所……”
连日来,分布在景洪市勐龙片区各村寨的小广播喇叭纷纷响起,向村民播报公安机关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抓获人员情况,并宣传法律法规常识。
“为了让小广播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我们特意挑选村民务工回到家后的时间段进行播报,最大限度的让村民都能听到,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景洪市勐龙镇国贺村委会主任李学强说。将村寨内抓获的涉嫌跨境违法犯罪人员,进行实时播报,第一时间让村寨村民了解到身边的违法犯罪人员,从身边人身边事,警示提醒村民严禁参与跨境违法犯罪。
“偷渡之类的,千万搞不得,现在寨子里的广播每周都在播报被公安机关抓了的涉案人员,给我们是种很好的警示。”勐龙镇曼兵村委会村民介绍说。
截至目前,经与勐龙镇党委政府协调,采取每周常态播报2次形式,已在勐龙片区148个村寨,利用广播播报了14起22人跨境违法犯罪信息,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小屏幕宣教式警示
“你对偷渡的一知半解和对金钱的无限向往,让你铤而走险触碰法律底线……公安机关在此正告,凡容留、藏匿非法入境人员,一律依法从重严格处;凡协助他人非法出入境、望风指路,同样要受罚。”这是来自景洪公安机关掷地有声的正告,在全市户外LED屏幕上重复上演。
为进一步加强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宣传力度,景洪市公安局强化思想引领,制作“教育警示宣传片”,协调利用全市旅店业、娱乐场所、医院、车站及户外LED设施设备等,全天不停进行展播,号召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坚决同跨违法犯罪作斗争。
同时,为最大限度实现全覆盖,景洪市公安局积极与中国电信公司开展警企合作,在中国电信天翼高清电视首页窗口长期投放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教育警示宣传片,借助电视面向大众、覆盖面广、普及率高,向广大群众普及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法律常识,加深群众对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行为的认知印象,劝导辖区群众严禁从事参与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截至目前,共在全市108块LED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宣传片2部。
“小飞机”空中喊话
“举报组织参与或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违法犯罪人员最高可奖励2万元;协助、参与偷渡的国家公职人员、党员、村委会和村小组干部,将受依法严惩和受党纪政纪查处……”在勐龙镇勐宋、布朗山边境一线,警用无人机绑着喊话器,民警响亮的宣传语不间断地从喊话器传了出来。
针对部分边境一线宣传空白区域,景洪市公安局坚持向科技要警力,依托240边境警务指挥中心,将警用无人机投入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无人机飞行距离远、不受地形路况干扰、实时喊话等优势,由240边境警务指挥中心民警驾驶警用无人机,在边境巡逻时不定时进行“空中喊话”宣传,实现“地空联动”宣传格局。
“边境线上有些村寨较远,无人机轻便灵活,不受地理和环境限制,能够弥补传统宣传方式的不足。”勐龙派出所教导员常新平说,为了让喊话内容更易懂,派出所民警还特意将政策通告录制成方言版汉语、傣语、哈尼语音频,通过“三语音频”循环播放,让公安机关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常识,特别是打击偷渡政策知识深入民心,助力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取得实效。
截至目前,该宣传模式已覆盖边境村寨47个,喊话播放“三语音频”15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