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平安和谐发展

作者 :岩温香 来源 :西双版纳新闻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5-01-06

 

3+2=平安和谐发展

——景洪市勐养镇大河边村委会江边村民小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纪实

 

  “3+2”即:3加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加强老年维稳协会作用);2强化(强化旅游生态村建设、强化集体经济建设)。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景洪市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景洪市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平安,就没有全景洪市的平安”。为此,景洪市社管综治委大力推进勐养镇大河边村委会江边村民小组社会综合治理示范村建设工作,不断摸索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在山区村寨推行“32”工作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既维护了该村民小组的社会稳定,又推进了该村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该村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谐发展,一心谋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村寨建设得更加美好!

  走进景洪市勐养镇大河边村委会江边村民小组,看到村口高悬着的“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的醒目横标,总让人精神为之振奋。村寨里宽畅干净的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道路两旁栽种的珍贵林木、各种花卉比比皆是,让人倍觉干净整洁与美丽清新。村里崭新的活动室、篮球场和陀螺场上不时有村民在开展文体活动,让人看到这里的和谐与安逸。村里一幢幢的小洋楼被四周青山绿树环绕,清澈的江水在村寨脚下静静流淌,一幅美丽宁静的新农村景象呈现在眼前。这就是现在的移民村江边村民小组。村民们都说,这是我们做了多少年的梦啊,终于变成了现实。

  景洪市勐养镇一共有7个村委会55个村民小组,其中3个是山区村委会,有23个山区村民小组。跟坝区村民小组相比,山区村民小组普遍存在经济相对落后、矛盾纠纷更多的情况。一年前,大河边村委会江边村民小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较为突出的山区村民小组。大河边村委会江边村民小组距勐养镇政府所在地30公里,是一个移民村,主要经济来源是橡胶,收入结构比较单一。2013年,江边村民小组共有43193人,橡胶面积2095亩,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移民政策让江边村民小组村民过上了好日子,但也存在着一些如赌博、消费观念不科学、矛盾纠纷多、人心涣散等不和谐现象。

  旗帜鲜明树形象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只有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健全而充满活力,整个党的组织才能坚强有力、朝气蓬勃。

大河边村委会江边村民小组党支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重查找和解决党组织不关心群众冷暖、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在位不在岗、方法简单粗暴、软弱涣散等问题。开展党员收心工程活动,通过学习杨善洲、岩嫩先进事迹,加强对8名党员的教育学习,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其明白自己在群众中的先进性作用,深刻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群众路线中的根本问题。让这8名党员明白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党组织只有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才能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

学习之后,该村民小组党支部立即组织党员对村民小组的困难户进行帮扶,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拉近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距离。将村民小组划分为8个片区,每个党员负责带领4户村民。开展新农村建设,在村里挂着8块党员标志牌,每一块标志牌上都有一名党员与4户村民的联系方式,这4户村民的家里无论遇到了什么大小的事,都可以先找这名党员反映。党员村干部积极参加村寨环境整治活动,组织村民义务清理边沟、栽种花草。党支部主动参与到村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矛盾纠纷的排查和纠纷化解中。

同时,该村民小组党支部邀请镇纪委到村里与党员讲解廉政知识,学习党的纪律条例等,让党员明明白白做人,清清楚楚做事。与党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完善三公开等制度,让村干部明白合理使用权力,让群众增加对村民小组的信任感。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实现了班子坚强有力、党员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工作作风切实转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规范健全、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记者在党员王双乔家的水泥墙上看到两块牌子,一块是勐养镇纪委制作的“温馨提示牌”,牌子上公布了勐养镇群众诉求中心、大河边村群众诉求工作站与大河边村群众诉求联络员3个电话号码,提醒村民们“有诉求、有困难、有疑问”就拨打这3个电话号码。另一块牌子是勐养镇党委、勐养镇综治办制作的“党员公开承诺牌”,牌子上标注党员姓名为“王双乔”,承诺语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完成党支部提出的各项任务,为农村事务做贡献,拒绝毒品、赌、邪教等不良行为。”

王双乔说:“现在每天一起来就能看见这两块牌子,它们每天都在提醒我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要时刻注意自己以身作则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践行党员的神圣使命。每天都在警醒自己要实现自己的诺言,决不能违背诺言,让群众看轻了我们的党。”

明明白白人的心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传统道德教育

为推动社会稳定,勐养镇政府成立了倡廉维稳文艺服务队和组建了“法制宣传大蓬车”。倡廉维稳文艺服务队利用歌曲、舞蹈、小品等艺术形式,展现勐养镇的民族特色和良好新风尚,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做义务服务,实施特色服务,定期不定期地为全镇村民开展演出服务活动。流动的“法制宣传大蓬车”走村串寨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接受群众法律咨询及援助,并通过“大蓬车”法制宣传平台,了解和解决群众的困难,掌握社情民意,知晓社会治安重点人群动态,摸排影响社会维定的隐患,维护社会稳定。

除了感受这些活动,在镇挂钩领导的联系下,大河边村委会江边村民小组党支部还专门邀请州检察院的3名检察官和镇纪委、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法律诊所”,来到江边村民小组里开展了4期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每一期“法律诊所”都有不同的内容,涵盖了交通、刑法、社会治安等方面,村民们可以学习、可以咨询、可以交流讨论。“法律诊所”共为江边村民作政策解答20余件。

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期间,司法人员还对江边村民小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进行梳理,由“法律诊所”提出整治方案,交村民讨论通过,成功化解了7起纠纷,江边村民小组的群众深感方便。

村民李三改对此深有体会。他说:“有了法律诊所,我们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到哪里办都比以前清楚了,不会再像从前那样有什么事情都要跑到人家家里去吵架,不仅影响团结,有时候有理都变成无理了。”

考虑到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规范制度化实践。社会的进步,需要道德的力量;人心的凝聚,需要道德的力量;建设和谐社会,更需要道德的力量。江边村民小组党支部积极联系勐养镇政府举办了道德讲座,讲解三字经、道德经、弟子规等传统道德教育。并大张旗鼓在村寨的主要道路上,制作了多块法治、传统道德教育方面的宣传栏,供村民们阅览。同时努力完善综合活动室物资配备,增加科技法制书籍,通过播放影碟、发放资料,向村民宣传崇尚科学,关爱生命,反对邪教知识。

现在的江边村民小组,村寨里打架、酒后闹事、赌博现象没有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夫妻互敬的现象逐渐增多,全村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

家有一老是个宝

加强老年维稳协会工作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俗话说得太有道理了,老人们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还长,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饭还多。他们有的是经验啊。老人说的话,得听!”对于村里的老年维稳协会,江边村村民发出了这样地感慨。

针对村寨社会治安难治理问题,勐养镇党委政府根据傣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以及老人出来说话年轻人都要听的实际情况,创新机制,于2012年在勐养镇曼掌村成立了老年维稳协会,通过一年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排查并参与调处各类纠纷30余起,矛盾纠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达95%,许多尚处萌芽状态下的矛盾纠纷,经曼掌村傣族老年维稳协会的调解被及时消除,曼掌村也从过去的全镇治安最乱的村寨变成了治安最好的村寨,成为了景洪市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江边村民小组于201311月成立了共有24人组成的老年维稳协会。

老年维稳协会的工作方法是“运用民间传统习俗,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成立后,协会经常带领村巡防队参与到治安、水上交通的防控,积极做好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宣传工作。并义务开展水上巡逻,对炸鱼、电鱼等违法行为进行阻止,保障水上安全。同时对村内脏、乱、差等现象,以及酗酒闹事,打架斗殴,家庭、邻里纠纷等影响群众居住、生活环境的问题,根据村规民约中制定的关于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家庭邻里、维护环境卫生等相关条款内容,对当事人进行相应的教育或处罚。真正做到了“会员年龄老、思想观念新”和“服务宗旨不变,工作内涵常新”。

打陀螺是勐养镇群众较为喜爱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今年江边村在景洪市综治办、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建起了陀螺场,成立了陀螺队。以前群众打陀螺仅是过年过节才开展,如今只要有空闲时间,村里的陀螺场上都会有三五成群的爱好者在打陀螺,大家不分老少,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景洪市综治办和勐养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在陀螺队里安排了法治义务宣传员,在村民打陀螺的时候,开展法治宣传,村寨里知法守法的村民多了,为维护稳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江边村的老年维稳协会就是经常以陀螺赛等方式,加强村民之间的交流活动,将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文艺场和陀螺场上,化解在欢声笑语中。小陀螺带动大和谐,陀螺在这里既是村民健康娱乐生活之地,也是调解纠纷和宣传法制的好场所,成为了宣扬平安和谐的转轴。

美好日子有奔头

强化旅游生态村建设

江边村民小组距镇政府驻地30公里,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以前村民们住的大多是茅草房和油毛毡房,通电不正常,不通电话、电视,出行的山路也不顺畅,生产条件落后,经济收入低,无活动场所。2007年因景洪电站的建设整村搬迁至与原址相距4公里远的一个半山腰上,这里依山伴水,风光迷人,出门不远就能看到秀美的澜沧江水。

移民工程实施以来,先后完成了房屋地基的平整、村内道路、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一座长80米的吊桥与生产路相连,村民们可骑着摩托车驶到对岸割胶,从勐养镇通往村委会的3.7公里长的村道路也得到硬化。村民小组还完成了活动场所和文化活动室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们住上了新房子,通了电、水、路、电话、电视,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家家都安装了太阳能、修建了沼气池、有的家庭还买了私家车,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13年,江边村民小组共43193人,橡胶面积2095亩,人均纯收入7721元,沼气池40座,电脑4台,小汽车20辆,小洋楼19户。

分管镇领导与村党支部考虑到江边村民小组依山傍江,风景秀丽,在休闲娱乐方面有着其他村组没有的优势,认为创建生态旅游村的时机已成熟,于是将该村民小组定位为“自驾游天堂、钓鱼圣地、大象转身的地方”进行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决定先扶持条件好的3户发展农家乐,作为示范户进行经营,以带动大家致富。同时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环境卫生的整治。目前,已开始做沧江泛舟水上娱乐项目。

在江边村民小组游览,每天都可以看见村民们泛舟江面收网捕鱼,每天都有不同的渔获,生态、肥美的鲤鱼、罗非鱼、鲫鱼、雄鱼、面瓜鱼、鳗鲶等澜沧江里特有的鱼种活蹦乱跳。游客、吃客们见到了无不大呼过瘾,可以大快朵颐!如果有剩余、没有宰杀的鱼,很多游客们都选择了全部买走,都说也要让家里人、亲戚朋友尝尝没有污染、生态的江鱼。

江边村民小组会计李清永说:“澜沧江里的鱼毕竟不像池塘里养的鱼想拿多少就拿多少,渔获的多少有运气好坏的成分在里面。有时候拉网捕捞的渔获不多,没有订餐的游客想吃鱼就可能出现鱼荒了。但村里的生态蔬菜、新鲜肉类、腊肉等是管够的,绝对没有问题。”

提升集体凝聚力

强化集体经济建设

江边村是大象转身的地方。江边村江畔以北的山上是大象最爱游走和驻足的地方,每到时节,成群的野象都会来到故地嬉戏玩耍,直到尽兴而转身离去。

2007年景洪电站建成后,澜沧江水回流与勐养镇南养河交汇,形成了一个宽敞幽深的江面。坐在船上,一阵江风吹来,江面上泛起朵朵涟漪,倒映在江里的青山随着水波轻轻晃动,自己仿佛就成了绝美画卷中点睛的一笔。

江边村民小组依山傍江,生态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每天都会有近100人到此处钓鱼、游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民小组党支部通过讨论结合江边村民小组的产业特点,提出了具有江边村民小组特色发展模式。计划采用村民集资和筹资的方式建设10个钓鱼台,出租给钓鱼爱好者们,以增加集体收入。目前这个项目已进入到规划阶段。

对于这个项目,村民小组组长王金波说:“现在的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出行也越来越方便。周末休息时间,很多人选择了户外游、垂钓等方式。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都到这里钓鱼,远的驾车,近的骑摩托车,就冲着这里的环境优美与江鱼生态、肥美。痴迷的钓鱼爱好者们会扎起帐篷,几个日夜地守在江边。把那些险峻湿滑的江岸平整成干净整洁的钓鱼台和露营地,将极大方便那些钓鱼爱好者。”

具体联系指导江边村民小组工作的勐养镇分管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的副镇长黄晟说:“在解决集体增收这一块,我们规划中不仅是建造钓鱼台。为了丰富我们这个旅游品牌,我们会在适合的地方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说草莓,让客人们进来后可以采摘草莓。然后我们还要把沙滩规划出来,提供一些水上娱乐,丰富旅游内容,让来到的人有玩处、有吃处、有住处,最终达到集体经济增收或者农民经济增收的一个良性循环。”

先进经验共分享

3+2”工作模式值得推广

为推进景洪市勐养镇大河边村委会江边村民小组社会综合治理示范村建设工作,景洪市社管综治委多措并举大力支持,市委领导多次专程到江边村民小组协调指导工作、查看工作进展情况。江边村民小组党支部也从具体事抓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通过创造性的“32”工作模式,更好地把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让群众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来,更好地推动村寨各项事业迈上更高的台阶。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江边村民小组呈现一派美丽和谐、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江边村民小组组长王金波说:“通过‘3+2模式的推行,凝聚了人心,强健了基层党组织,化解矛盾纠纷,改善村寨环境,真正把村寨建设成了一个大家庭,村民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实现了村民多年的美丽梦想。”

20141114日,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朱家美一行,深入到景洪市勐养镇,调研综治维稳、平安法治创建工作。朱家美一行来到江边村,了解到该镇通过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从而撬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3+2工作模式,认为这种工作模式符合山区农村的发展特点,希望党委政府把取得的成功经验向全镇推广。

黄晟说:“江边村民小组现在邻里关系和谐了,人心得到凝聚了,通过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撬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一举措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认可,把该村列为教育实践活动典型和综治维稳示范村进行推广。”

记者从景洪市社管综治委了解到,在勐养镇大河边村委会江边村民小组推行的“3+2”工作模式,改变了过去党组织涣散,人心不齐,工作纪律不严明,邻里关系紧张,各类诉求不断的问题,遇到问题都等党委政府来解决的惰性习惯。让江边村群众感觉到了当地基层党组织的改变与村容村貌发生的巨大变化,赢得了当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不仅凝聚了人心,同时也有效解决村民经济发展单一和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这也为其他山区村民小组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