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满边防派出所 爱撒边陲总关情
作者 :崔 渤 来源 :泛亚法商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4-05-23
在西双版纳州西北部,有一个只有两万余人的窗口小镇勐满,214国道线贯通了往来西双版纳的车与人。矿产品和景迈茶通过小镇源源不断的运往各地,也有很多外地人慕名来到这里。勐满镇的平安就靠一个只有10余人的边防派出所,民警们身兼数职,保一方平安。
村民的“定心丸”
入夏的勐满已经十分炎热,一天深夜,曼西村岩温大叔家锅里还扣着热乎乎的糯米饭,他似乎在等什么人,站在村口不停眺望,虫鸣声显得小镇越发寂静。这时,远处红蓝相间的警灯闪烁而来,岩温大叔赶忙回家拿糯米饭迎过去,看见警车他泣不成声。原来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岩温大叔的儿子岩坎参加同学聚会喝多了,骑摩托车回家的路上摔成重伤,当场不省人事。派出所民警巡逻到路口时发现了他,立即联系卫生院做好抢救准备,并将伤者送去医院。由于岩坎手机摔坏了,民警联系不到其家人,民警立刻联系卫生院开展抢救工作,并安排人员在医院守候,同时联系曼西村民小组组长到医院确认伤者身份。当警车送岩温到医院的时候,已是凌晨3点多,伤者已脱离了危险,老人握着民警的手,老泪纵横。
夜幕下的勐满星星点点,没有喧哗的夜市和林立的高楼,记者看到不时有妇女骑着载满茶叶的摩托车在山路上驶过。记者问一位带孩子卖茶晚归的妇女:“你为何敢走夜路?”她笑答:“不怕!有警灯有警察。这一季茶叶好卖,我们采茶人手不够的时候,他们还会帮我们上山采茶。”
村村都有警务灯箱
派出所民警牛毓菁告诉记者:“由于勐满镇的居民大部分是拉祜族,有些居住在深山里的村民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有些老人甚至不“接受”身份证,所以一直领不到养老金。
星火山村委会酒坊村的三依今年43岁,至今未落户,社区民警发现后,主动到她家宣传法律知识,现在,她已经领到了社会福利,足够改善她的生活,寨子里的老人知道后,也都开始积极补录户口,对行动不便出不了山的老人, 民警都上门服务。
另外派出所民警在各村委会安装了有报警电话的警务灯箱,让老百姓知道有事就找边防派出所。
“边防爸爸”
在派出所扎根一干就是20年的老民警李全龙曾办理过 一起毒品案件,他亲手将毒贩送进了监狱之后,又当起了照顾毒贩孩子的“边防爸爸”。
那是2011年9月,勐满边防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八八小学门口的酒吧老板贩卖毒品。民警到了酒吧,老板已不见踪迹,老板娘带着三个孩子在家吃饭。民警搜遍了整个院子,在酒吧后面的香蕉地将老板抓获,在鱼塘里面捞出200余颗麻黄素。当民警给老板、老板娘戴上手铐准备带走的时候,年仅4岁的小女孩委屈地问:“叔叔,你们给我爸爸妈妈带上银手镯,要带他们去哪里?为什么不带我啊?”三个孩子里最大的男孩才11岁,民警李全龙见状潸然泪下,拿出身上的300元给男孩,告诉他:“孩子,你现在是家里的男人,一定要照顾好你的弟弟妹妹,有什么困难,来派出所找你的边防叔叔。”
近日,勐满边防派出所官兵深入辖区走访时发现服刑人员家属生活贫困,向领导反映情况以后,及时给服刑人员家属送去了派出所的温暖和关怀。记者了解到,李某系勐满镇星火农场无业人员,2010年因醉酒闹事将本村村民罗某打伤,被判五年有期徒刑。李某的父亲年迈卧病在床,妻子带着不满3岁的儿子艰难生活,家中仅靠妻子捡垃圾勉强维持生计。民警来到李某家中为他们送去了400元慰问金,随后主动与星火农场沟通协调,为李某妻子安排了工作。
身兼数职
勐满镇上没有消防队,边防官兵也负责救火。每逢节假日,边防官兵都要上街巡逻,告知商铺老板和村民要提防火灾。由于勐满镇上交警中队警力不足,常常需要边防官兵联合执法维护交通秩序。记者看到贯穿小镇的214国道线上货车往来较多,村民骑摩托车速度很快,路边的摩的和摊位让公路越发狭窄,容易酿成车祸,边防官兵除了维护治安还得维持日常交通秩序。
如今,闪烁的警灯扎根在了勐满老百姓的心中。我们的工作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老百姓主动到派出所交枪,今年以来交枪372支。”勐满派出所长蒲永阳告诉记者,勐满边防派出所通过走访宣传,群防群治起了重要作用,基层村干部全力配合派出所工作。通过举报,今年来,勐满所共办理毒品打零案件5起、收戒吸毒人员89人,捣毁赌博窝点5处、卖淫嫖娼窝点1处,破获摩托车盗窃案13起,参与救助服务13起,发现治安隐患22处,辖区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达到历史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