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军警民携手 共筑平安边境线

作者 :李建宇 来源 :西双版纳新闻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4-04-24

  勐海县打洛镇位于中缅边境,共有5个村委会、57个村民小组,其中30多个村民小组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36.5公里。除了位于边境线上的打洛江的一段外,漫长的边境线上几乎没有天然屏障,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境外毒品、走私贩运等违法犯罪人员潜入潜出的“理想路径”,边境管控难度大。
  随着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建设的全面推进和打洛口岸恢复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工作的正式启动,打洛镇立足边境实际,进一步完善创新边境管控的有效手段,建立“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管边控边机制,始终把维护边境安宁、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边境一线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边境地区和谐稳定,在边境线上铸起长治久安的铜墙铁壁。

  加强领导,推进“党建固边”

  围绕“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的目标,打洛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中心(站所)、村委会为成员的管边控边领导小组,解决边境管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党政军警民联合“管边控边”的新方法、新途径,并制定考核量化细则,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确保政令畅通,使管边控边工作层层推进;选强配齐边境村班子队伍,把素质过硬、作风正派、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的人员选进班子,选派常务书记抓整改,帮助党支部理清发展思路、指导好班子建设,加大整顿基层党组织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结合边境地区党员居住分散,党员难集中、活动难开展的实际,积极在致富能手、村组干部、青年中发展党员,于2013年率先在全县消除了党组织空白村,57个村民小组均建有党支部,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完善《村规民约》,将村寨群众不允许参与边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形成村干部敢管、民兵敢抓、村寨群众违约必罚的良好氛围,同时充分发挥边民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广泛调动村民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础上,大力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边境管控。

  加大宣传,推进“思想筑边”

  针对边境地区往往是境外势力渗透的重点,走私、贩毒的“理想”通道等实际,打洛镇坚持抓好边民思想教育不放松,强化“国家、国门、国民、国防”四种意识教育,牢固树立“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村民就是一个哨兵”的理念;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党员书屋的作用,增强广大党员、村民的管边控边意识、国防观念和边防意识;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不放松,充分利用广播、网络,制作宣传标语、光盘,发放宣传手册,召开座谈会与走村入户交流等宣传教育形式,加强对边境村民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知识等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守法自律和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引导党员村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项目进村,推进“富民兴边”

  从边境村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实际出发,打洛镇对边境村寨实行倾斜政策,加大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引进力度。抓好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兴边富民”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强基层建设力度,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通过争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增强边境农村发展后劲;组织引导边境村寨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发展致富产业、示范推广新技术、创办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增收致富;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把党组织的优势转化为服务广大村民的实际成效。

  干部走访,推进“帮扶强边”

  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走访、大调解、大防控”活动,坚持干部带案下访、领导干部大走访和矛盾纠纷化解“包干”制度,让老百姓“不跑远路、不花钱财、不伤感情,就地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边境地区信息较为闭塞、公共服务不够均衡的实际出发,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就业创业培训,提升村民素质,夯实边境地区科学发展基础;安排专项资金、建立部门挂钩帮扶等多种扶持机制,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通过帮项目、解急难,实现了帮扶村生产有新发展、村容有新变化、乡风有新改观。

  联防联动,推进“共建稳边”

  通过建立和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管边控边工作机制,由镇党委牵头,地方派出所与边防连队、边防派出所建立边境管理协作机制,与边境村委会、村民小组签订守边、护边管理协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边境信息,分析边境形势,研究管边控边对策,坚持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采取专项打击与日常破案相结合,强化严打整治。通过一系列严打保安措施,实现了偷越国(边)境人员减少,刑事、治安等案件显著下降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