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促和谐 南养河畔荡欢歌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3-07-26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养镇曼景坎村整村推进谱新篇

  山清水秀、胶林叠翠的景洪市勐养镇曼景坎村,大青树和凤尾竹掩映的竹楼里,布朗族老人一阵阵欢快的老曲新歌悠扬回荡:“曼景坎呀好地方,胶林吐翠瓜果香。整村推进促发展,党的政策闪金光。修道路,引清泉,村寨面貌换新装;建球场,搭舞台,农村文化好风光;兴产业,促发展,日子如花永飘香……”

  寻着这悠扬动听的歌声,景洪市勐养镇曼景坎村整村推进促进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繁荣发展的一串串动人的故事,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各方合力齐推进

  曼景坎村是一个以布朗族为主,傣族、基诺族等民族杂居的人口较少民族村。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其中5个组以布朗族为主,1个组以基诺族为主,6个组以傣族为主。曼景坎村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组内道路狭窄、环境卫生差、文化体育设施欠缺、群众文化素质偏低、产业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曼景坎村的发展。

  2011年,曼景坎村被列为国家、云南省“十二五”人口较少民族建制村进行扶持。省民委、省扶贫办共安排该村600万元资金(每个村小组50万元)进行整村推进,项目涉及村内道路改造、村容村貌整治、优势特色产业扶持、人畜安全饮用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完成,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镇长负责制;为加强项目协调管理,组织发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村民以投工投劳等方式自筹资金349万元;同时,为确保工程质量,镇纪委成立了工程预决算领导小组并与工程队签订廉政合同,对工程建设实行全程跟踪监督。

  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完成,使曼景坎村各方面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建设道路硬化及配套设施29470平方米、人畜安全饮用水管6500米、水池90立方米、篮球场5块共2100平方米、综合文化室4栋共760平方米、水泥桥1座、舞台5个共770立方米、道路扶坎1609立方米、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4期培训人数1710人次、建设村小组集体经济5个(种植橡胶180亩、种植石斛5亩、养殖黄牛50头)。这些项目的完成,切实解决了农民热切盼望多年的难点问题,为农村繁荣、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发展现端倪

  2011年以前,曼景坎村各组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村集体经济不仅没有积累,还欠债务,村小组无钱办事,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为改变这一现状,各级党委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认真分析原因、找准发展路子、采取有效措施,在曼景坎等5个村小组建设集体经济5个(种植橡胶180亩、种植石斛5亩、养殖黄牛50头),为村小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各级党委政府把进一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作为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性工作,组织农户学习农村实用技术、生物产业、农村理财、橡胶石斛管理等各项农村实用技术。在12个村小组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4期,培训1710人次。通过培训,各族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

  产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过去,由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给橡胶、反季节果蔬等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现在,一大批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工,给曼景坎各族群众进一步发展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纳蚌村小组布朗族村民岩三墩高兴地说:“过去一到雨季天,整个村寨坑坑洼洼、泥泞不堪,别说车行,就连人走都困难,我们卖胶很困难。现在道路修好了,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拖拉机一发动,就把胶拉出去卖了。” 曼景坎村小组的村民通过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展石斛产业1800多亩,成为继橡胶、反季节果蔬之后又一个增加收入的新产业。在家庭庭院石斛地前,村民岩捞高兴地说:“石斛是一个好产业,现在每公斤石斛可以卖到800元,每亩毛收入达16至18万元。别小看我的这两分地,年收入可达3至4万元。”

  村民自治谱新篇

  项目的顺利实施带动了新一轮村民自治热潮。

  “全体村民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和睦相处。邻里间、夫妻间不吵架、不酗酒滋事、不打架斗殴,如出现一次罚款50至100元。”

  “认真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不超生,不抢生,按间隔生育,如发现女青年有未婚先孕情况,罚款500元。”

  “村内严禁赌博,如本村村民在村内赌博,一经查实,每人每次罚款200至500元,提供赌场者罚款500元。”

  “每晚12点后,进村者不得大声喧哗,摩托车必须熄火推行,以免影响村民休息。”

  一条条乡土气息浓郁的村规民约,在曼景坎村推进平安创建工作中发挥了“奇妙”的作用。这些通俗易懂、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的村规民约更容易让村民接受和遵守。曼景坎村委会充分吸纳群众的创新经验,尊重广大村民的创新实践,以村规民约助推村民自治和平安和谐。

  同时,曼景坎切实搞好村政治建设,开展“一事一议”,真正体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在项目实施前召开村民“一事一议”议事会,各村小组100%的农户代表参加,村民们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一事一议”议事会所讨论的内容包括投工、投资、占地、集体经济建设内容、项目协调管理小组人选及建成后的管理等。所需资金和劳务用工,通过“一事一议”筹集。“一事一议”增强了农民集体意识,加速了村民自治进程,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

  “现在,村规民约和‘一事一议’的开展,我们村没有赌博、没有偷盗、没有吵架打架,社会治安更好了,矛盾纠纷少了,村民更团结了,发展生产的信心更足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了。”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一脸兴奋。

  文明之花分外香

  远眺曼景坎,那绿树掩映的一个个民族村寨,镶嵌在绿色的田野中,田野蛙鼓蝉鸣。葱茏秀丽的竹林,绿叶硕大的香蕉丛,枝繁叶茂的柚子树,衬托着干栏式房屋的玲珑别致。各族群众或田地间劳作,或庭院小憩,或三三两两进镇赶集……竹楼、热带作物与干栏式房屋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热带风情画卷。

  走进曼景坎,红红火火的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生机勃勃的农村文化活动,与美丽的风景相生相伴,相得益彰。各族群众充满信心,开展文化建设、丰富文化生活、建设文明村寨,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在整村推进中,曼景坎结合农村实际,建设篮球场5块共2100平方米、综合文化室4栋共760平方米、舞台5个共770立方米。一批强有力的基础设施的落成,为各族村民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篮球赛、陀螺赛、民族歌舞、文艺演出等生机勃勃地开展起来。

  依托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良好势头,曼景坎还大力倡导各族村民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为契机,积极引导村民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加大普法教育、依法治村力度,坚持办法律培训班,上课讲、开会谈、走访中宣传,把依法治村渗透到家家户户,使各族群众遵纪守法意识明显提升。

  时下,勤劳致富、发展生产、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良好风尚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自觉行动。各族村寨中出现四多四少的新变化:勤劳致富的人多了,无所事事的人少了;遵纪守法的人多了,打架闹事的人少了;学科学用科学的人多了,搞封建迷信的人少了;爱清洁讲卫生的人多了,不讲卫生的人少了。曼掌村支书岩论说得好:“过去,寨子里的人总爱比谁家房子盖得漂亮,谁佩戴的金银首饰多。现在可不一样了,大家都比谁更文明、更遵纪守法、更懂文化科技知识,这些才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