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的“巴乌”

来源 :打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2-08-20

藏语中,“巴乌”是英雄的意思。格萨尔王、松赞干布、玛吉拉准、央金拉姆等藏族“巴乌”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争相传诵。在云南打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有这么一位藏族小伙,他也有着自己的“巴乌”梦,并为之实现而不懈努力着。


(朱晓亮,左一)

他叫朱晓亮,是云南香格里拉地地道道的藏族小伙,2008年6月参军入伍来到云南边防一线,现为打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三级警长,履职副队长职责。参加工作14年来,他坚守在服务国门开放前沿屡创佳绩,在维护边境稳定一线屡立战功,凭着一腔热血和忠诚无畏,累计查验出入境旅客50余万余人次、交通工具20余万辆次,参与破获贩毒、走私、偷渡、电诈等一大批跨境违法犯罪案件,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嘉奖4次,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1次、优秀共产党员1次、优秀基层干部1次、优秀警官3次、优秀警官标兵1次。

云南是全国禁毒工作的前沿阵地,毗邻境外“金三角”地区的口岸边境更是前沿阵地中的“主阵地”,毒情形势复杂严峻。“边疆多缉一克毒、内地少受十分害”是朱晓亮的禁毒誓言。

“禁毒工作虽危险,但我宁可一人受苦受罪,也要除恶务尽。”这是朱晓亮写在个人笔记本封面的一段话。2019年9月27日,打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接到上级通报称,境外有一批毒品计划入境中国。接报后,朱晓亮与同事立即行动,全线摸排,设伏边境一线。在经历了11天的“摸爬滚打”后,终于成功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缴获毒品17.12公斤,查扣涉案汽车2辆。


案件侦破期间,朱晓亮为了追踪毒贩,将自己化身为一名外地游客,在交易地段周边蹲守10余天,忍受着高温潮湿的天气和蚊虫叮咬。等到毒品交易的那一刻,眼看毒贩即将驾车逃窜,朱晓亮紧急发动车辆、加速追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功将嫌犯车辆逼停……案件告破当天,朱晓亮紧闭红肿的双眼,整个人累倒在押运车上。

庆功会上,参战民警总结经验时,打趣道:“10月的西双版纳正是登革热的高发期,但我们很担心毒品从身边溜走,蹲守时可顾不上预防登革热了。”轻松的话语,却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真正的“巴乌”不仅能打善战,更是为民服务的“贴心人”。打洛口岸作为中缅边境重要的旅游地区,每天观光旅游的人员、车辆络绎不绝。

2018年6月3日16时26分,一名缅甸籍患有小儿麻痹的女孩突发疾病需要入境治疗,打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迅速启动预案为其办理紧急入境手续,当国内的救护车朝着国门驶来,朱晓亮双手抱起已经痛得抽搐的女孩奔向救护车。由于女孩身体僵硬,气喘吁吁的朱晓亮不得不中途停下步伐,为其调整一个舒适的姿势,只见他缓缓蹲下去,用单手的力量撑着身体调整,然后一咬牙再站立起来。那一刻,朱晓亮的汗水布满脸庞,他没空擦拭,再一次抱紧女孩奔向救护车。

事后,同事们问他“为什么不等救护车过来?”朱晓亮笑笑,说:“那女孩情况危急,我早一刻把她送到医生手中,早一刻安心。”“我们守护在这里,代表着祖国形象,不论是中国人还是缅甸人,都要用心去对待。”朱晓亮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每个藏族小伙都想成为“巴乌”。用朱晓亮的话说,他没有义薄云天的壮举,没有豪迈的誓言,也没有显赫的功绩,他和其他民警一样—普普通通,守边卫国。然而,他眼中的平凡在别人眼中是格外的不凡,他用日复一日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工作,证明了自己是合格的“巴乌”,展现了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应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