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足信息科技“营养液” 结出边境管控“智慧果”

作者 :潘晨 来源 :西双版纳新闻网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1-10-20


1018-03JJZK-001-253689-原文件

民警利用无人机开展边境巡察(冉茂林、李喜梅、曾玉祥摄)

西双版纳州边境线长966.3公里,近年来,驻守在此的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筑“环边数字化边境线”,形成多维立体化防控体系,在漫长的边境线上筑起一道道“硬科技+硬队伍”的雄关铁卡。

抵边警务室 视频“天网”撒遍每个角落

“快看,229边境地区有可疑车辆!”8月26日凌晨5时,一辆货车行驶在打洛镇边境小路上,货车停下后,陆续有人从篷布里钻出跳下车,准备换乘前来接应的三轮摩托车。

这一幕正好被打洛边境派出所勐景来抵边警务室的民警发现。该所民警当场从货车上查获偷越国(边)境人员4名、组织者2名。

“我们以边境派出所为依托,沿边境线建设抵边警务室,并与物防、技防设施相互连接,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形成了‘连点控线、连线管面’的边境一线查控圈。”支队政委沈冰介绍说,为加大边境管控力度,支队在边境沿线重点地段科学布建视频类、数据类信息化设备。

智慧检查站 科技“站岗”释放查缉警力

位于中缅214国道33公里处的兴海查缉点是打击境外毒品贩运和跨境违法犯罪的前沿阵地。

6月22日,查缉点民警利用X光机对物流车中的“竹筒茶”进行扫描时,发现茶叶中有黑色阴影,民警对其进行拆卸检查,当场查获冰毒17.5公斤。

“以前排查可疑人员、车辆、货物,主要靠民警的经验积累和人海战术围追堵截,要想对可疑物品内部探个究竟,就面临拆与不拆的两难境地,尤其是面对价格较高的工艺品、高档轿车等,十分棘手。如今,依靠智能查验系统及信息化查缉装备,可以快速、高效实现对人、车、物的精准查缉。”站教导员夏有良介绍道。

作为云南总站首个“智慧检查站”,依托车底机器人、X光机、背散式查验仪等先进查验装备,10秒钟内即可完成对可疑车辆、物品的扫描、检查,并且依托智能查验系统,融合多类数据模型,实现了对重点人员、车辆的前置预警、智能导流、人货快检、处置高效的查缉模式。

为延伸查缉管控触角,查缉点在周边重点区域布设监控,建成集高倍高清画面、信号感知为一体的综合技防设施,将全州边境防控电子数据资源全部整合接入勤务指挥室,最大限度扩大边境路网、便道小道的巡察覆盖面,全力打造“探头站岗、立体覆盖、可视调度”的两翼管控新模式。2021年以来,查缉点运用信息化设备共推送预警信息6072条,抓获偷越国(边)境人员32名、网上在逃人员5名,缴获毒品32.2公斤。

数据研判室 办公“网吧”提升打防效能

一间被民警戏称为“网吧”的办公室里,10多台计算机正在工作,墙上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与电脑屏幕连接,直观呈现案情分析结果。支队研判中心民警小李从电脑上调出一起案例,经过数据碰撞分析后,嫌疑人的身影逐渐浮出水面。

每天,经复盘后的案件信息进入研判中心后,办案民警对案件进一步延伸,比对、筛选、归纳,达到边境管控触角覆盖西双版纳边境的每一个角落。

9月18日,西定边境派出所民警在走访群众时获悉:“近期有人要从境外运输毒品至内地。”接到线索后,支队研判中心通过研判分析,发现边境某某村民有重大嫌疑。经过7天6夜的跟踪摸排,民警在该村民家中将其抓获,并在其住宅停放的越野车后备箱内查获冰毒22.65公斤。

“大数据研判打破了以往信息孤岛、信息壁垒、资源分散的桎梏,形成前端感知、中端研判、末端追踪的三级处置机制,为线索的采集、整合、查处打下了技术基础,切实提高了打防工作效能。”副支队长李博介绍道。

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深入推动边境管控向“预警性感知”延伸、维稳斗争向“精准化打击”迈进,警务模式发生了根本变革,警务效能得到充分释放,边境管控逐步从单一人力防控向科技智能感知、智能追踪、智能甄别、智能预警发展升级,全面提升维护边境社会治安稳定的把控力,有效确保了边境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