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深化“六张防控网”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作者 :周新培 来源 :景洪市政法委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16-03-17

    2015年以来,景洪市认真贯彻落实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大连会议精神,狠抓“六张防控网”建设,不断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治安防范成效明显。

一是加强公共安全视频防控网建设。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公安运营、百姓受益”的市场化模式和边建边用的方式,推进平安景洪“天网工程”建设。累积投入3000余万元资金,在全市建成和整合3599路治安高(标)清摄像头,基本实现了对城区主要公共区域、场所、街道、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和周边区域、治安复杂区域的全覆盖。平安乡镇的视频监控系统也已全部投入使用。“天网工程”建设使用以来,为2000余起案事件提供了视频监控录像,在200余起“两抢一盗”案件侦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是加强社会面治安巡逻防控网建设。运行城区常态化巡逻防控机制,从州、市公安机关和武警西双版纳支队抽调172名警力下沉到城区派出所和交警大队外勤中队,充实一线巡逻警力,建立起军警民联合巡逻防控新机制,城区一线实战警力提高了71%,占到了总警力的95%。深化勤务模式改革,推行倒班制、弹性工作制,整合交警、派出所、特警、武警等多警种力量,科学划区设卡,增设警务室,形成条块结合、整体作战的警力部署机制和多警种分工协作、以点辐射面、整体作战的打防管控一体化格局。城区常态化巡逻防控机制运行以来,城区五所全年接警数、刑事案件发案数、“两抢一盗”案件数同比下降了16.4%11.4%12.4%

三是加强城乡社区治安防控网建设。深入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制定开展基层基础和社区警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社区警力保障,全面落实“一区一警”、“一区多警”制度,按照城区12、乡镇1:1的要求配齐协警员,确保派出所警力占到全市公安机关警力的50%,派出所中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的警力占到全所警力的50%。科学设置“135”分钟警情快速处置圈(重点部位定点执勤警力1分钟到达,中心城区警力3分钟到达,城区其他部位警力5分钟到达),推行“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增设警务室,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使城区的防控网络更加严密,处置警情更加快速有效。社区民警切实履行走访调查、宣传发动、组织巡访、实地检查、警情通报等职责,有效开展人口管理、情报收集、防范指导、治安巡逻、消防检查、矛盾排查调处等工作,加强对社区内部“人、事、地、物”的盯防管控,预防和减少了各类案(事)件发生。

四是加强单位行业场所治安防控网建设。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核心,把53家综治维稳成员单位和26家中央、省、州属驻景洪单位的综治维稳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以考核督促各成员单位切实落实单位防控责任。建立完善常态化监管和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对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督促整改安全隐患,督促配齐配强专业安保人员,推进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共下发整改通知1000余份。加大对安保人员指导培训力度,组织了128名校园专(兼)职保安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医院、学校、小区等场所安保防控工作。

五是加强群防群治防控网建设。深入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防控体系建设。全市共建立了各种群防群治组织6083598人。完善群防群治力量工作制度,为群防群治人员定岗、定责。指导群防群治人员开展巡逻守护、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和隐患排查整改等多种形式的防范活动,最大限度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在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方面,旅游度假区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创新推出“一张警民联系卡、一条温馨提示短信、一堂僧侣法制课、一支警民文艺队、一群治安防控志愿者队伍、一支自行车巡逻队”的“六个一”工作法。2015年该辖区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45.8%,辖区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六是加强信息网络防控网建设。成立网安中队,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防范网络建设,对辖区所有提供上网服务的场所进行摸排,掌握底数,规范网吧日常信息安全监管工作,整合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依法查处黑网吧,落实网吧实名上网登记和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在网吧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组织宾馆、酒店、茶楼等非经营上网场所依法落实互联网安全审计措施。加大对网络上有害信息的巡查处置力度,开设《景洪网安》新浪和腾讯官方微博,公开警示网民网上轻微违法和不良行为。严打网上多发性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清理、关闭违法网站和违法信息,坚决遏制网上违法犯罪案件增长势头。

通过不断完善严密六张防控网,全市社会治安防控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近三年,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持续下降,破获数持续上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